IT时报 -V2 新闻产业-
2新闻产业
  • ·加油!那些被隔离的上海人

加油!那些被隔离的上海人

会玩手机的老年人不怕“断药” 没法线下面试的大学生难找工作

  

IT时报记者潘少颖王昕江丽雯
  当每一个核酸检测点排起长队,当陆续有小区被拉起警戒线,当居家办公的人越来越多,当菜场、超市、电商平台上的物资被抢购一空,上海面临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的时刻,疫情也处于防控的关键阶段。
  随着“网格化”防控措施步步强化,为了让城市“慢”下来,不少上海市民开启了“隔离生活”,面对或短或长的隔离生活时,有人坦然、有人焦虑、有人无奈……与两年前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不同,虽然这次疫情的“倒春寒”同样来势汹汹,但人们心中有底。因为这次,不仅有医学对病毒的认知、疫苗对家人的保护、城市逆行者的陪伴、互联网的相守,还有数字化转型一年后,城市的相望。
被隔离的老年居民:有线上问诊不担心“断药”
  “以前,我习惯每个月去社区卫生中心配药,但疫情之后,我觉得必须得接受并学会线上诊疗这种方式,无论是在线问诊还是配药,都可以避免疫情带来的影响。”年近70岁的单先生家住徐汇一小区,每天早上都要出去遛弯的他,最近经常看到小区里某幢楼门口站着一群“大白”,“现在整个小区正在管控,我也无法外出。”
  单先生患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多年,每天要靠药物控制,除了定期配药,还要定期去社区卫生中心测血糖。“知道小区被管控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药要吃完了,不能配药怎么办。”咨询了常去的社区卫生中心之后,工作人员告诉单先生可以使用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实际上,因为防疫需要,社区卫生中心也已经停诊了,他们经常向居民推荐使用互联网医院”。
  下载徐汇区中心医院App、登录绑定医保卡,进入“专家问诊”或者按疾病找科室和医生,就能在线进行图文咨询或者视频问诊。“以前我担心线上问诊很麻烦,自己操作不来,这次尝试后感觉就像在微信聊天,医生会询问病史和用药情况,也可以上传病历等,文字聊天的好处就是万一忘记了还可以回看。”单先生说道。
  和医生进行简短交流后,最让单先生感到方便的是,医生在线开具了处方,药品还能用医保支付,并通过快递第二天就送到了小区门口,单先生不再担心“断药”,“比线下方便多了,即使疫情缓解了,我也无须再往医院跑”。
  单先生告诉《IT时报》记者,他所住的小区老人比较多,不少老人都有定期配药的需要,如果老人会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用互联网医院基本没有问题。
  除了三甲医院,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正在迅速发展互联网医院。比如扎根于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彭浦新村的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前该中心在调研中发现,“悬空老人”疫情期间就诊成了一道难题:担心到医院问诊有风险,许多老人不敢出门,但慢性病日常用药断不得,这可怎么办?
  因此,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了上海首家社区互联网医院,“老年人更偏向现场问诊,但作为‘悬空老人’的就诊补充手段,着实解决了他们最实际的烦恼。”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生也能利用日常非坐诊时段,和病人进行线上问诊。此外,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级医院都有在线诊疗功能。
  互联网医院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自从去年偶然体验过一次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后,彭女士已经不担心医院封闭管控了。“现在,孩子居家上网课,我也居家办公,发现孩子的药快没了,就在此前开药的互联网医院上和医生线上问诊,可能线上问诊的人比较多,医生回复不是很快,有时要等上十多分钟。如果问题多,医生有时只会关注到其中的部分问题,大概一个医生会在线同时面对几个病人,感觉线上资源还有待扩充。”彭女士告诉记者。
生日当天被隔离的电信装维人员:手机上网课,也挺好
  “万万没想到,仅半个小时的维修工作,我就被封在里面了!”
  3月12日10:00,上海电信高桥支局社区经理张跃华前往高桥镇南塘村顾家宅维修和上门登记新装宽带,但就在他完成该社区所有工作的30分钟内,顾家宅社区被实施隔离管控,这意味着,张跃华必须在小区内隔离生活整整14天。
  更巧的是,当天正是张跃华的生日,妻子悄悄在家做好一桌饭菜,准备给他一个惊喜。当张跃华从视频中看到妻子和满满当当一桌酒菜时,心里五味杂陈。
  不过,乐观的张跃华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凭借自己十多年的装维工作经验,也许能为社区居民做点什么。
  他主动向居委提出参与志愿者服务,承诺该片区的网络及电话、宽带检修服务他可以负责,并且还积极参与小区其他志愿工作。虽然被意外隔离,但南塘村为他安排好了床铺和起居,高桥支局送来了所需生活用品,很快,隔离中的张跃华又忙碌了起来。
  晓强(化名)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父母都在外务工,平时自己跟着爷爷奶奶在上海生活。眼看3月14日周一就要在线上课了,可家里没装IPTV,爷爷奶奶也不会操作手机,不知道如何在手机端登录“空中课堂”。无奈之下,爷爷奶奶只得来找张跃华,张跃华耐心地教会晓强如何使用手机App登录课堂。
  张跃华坦言,可能顾家宅社区位于上海城乡地区,IPTV的普及率并不高,有些家庭没法通过大屏幕电视给孩子上网课,他帮助不止一位小学生搞定了通过手机登录“空中课堂”网课方式。
  张跃华觉得,虽然用手机上网课条件艰苦,屏幕很小,但孩子们至少有课上了,不至于因为疫情和家里条件的关系落下任何课程。
  除了为社区居民“零距离”提供各种通信信息服务,社区全员核酸过程中,张跃华也变成一名“大白”,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整个顾家宅社区900多个门洞,五六千号人,全员核酸的工作量并不小。“第一天干到凌晨3:30,第二天晚上9点多。”张跃华说,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都没有喊辛苦,我们怎么好意思休息。
  这两天来,他跑前跑后,维持秩序,也曾遇上情绪激动谩骂的,甚至发生矛盾的,张跃华都会安抚好居民的情绪。
  顾家宅隔离社区一共需要进行5次全员核酸,这意味着张跃华还得在核酸检测一线志愿工作三次,“忙起来的时候,我的老本行装维服务只能暂时放一放了。”张跃华笑着说。
被隔离的大学生:已错过了好几场面试
  随着疫情的发展,大多数高校相继采取了封校的措施,有的高校甚至已经封楼管理,憋不住的学生在阳台开启了演唱会模式。“说封就封”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但多日无法走出校门或者宿舍也给她们带来了一些不便。“3月3号我们学校开始封校,但3月4号就解除闭环了,之后实行2+12防控。谁知道还没呼吸几天新鲜空气,3月10号凌晨紧急通知我们做核酸。3月12号辅导员就在群里通知‘暂停两周校外实习,何时恢复另行通知’,紧接着3月14号直接就封楼了。”位于松江大学城的静宜(化名)说,不光是她所在的学校,周围的高校也相继封闭管控了。
  虽然封楼、封校不断,但好在各个学校的一日三餐还是有保证,封楼就让老师准时送到门口,封校就让学生错峰就餐,而且菜价还有所下调。学生也可以上网课,对于大一、大二的人来说影响不算太大,但对毕业生来说就有些不友好了。3月是春招的时间,所谓“金三银四”,正是找工作的大好时候,但封校让一些学生只能待在学校或者宿舍,尤其是一些考研未上岸的学生,面临紧迫的找工作需求,感觉更加迷茫。“我在杨浦上大学,学校也是3月被封,为此我错过好几场面试了。”李颖(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她读的是英语专业,国外留学机构顾问、线下培训机构老师等职位都要求线下面试。本来投简历时和他们聊得挺好,个人信息表也填了,但后来和他们说学校不让出去,能否改为线上面试或者推迟时间,用人单位就不回复了。“这周我还有一个线下面试,不知道还能不能去了?”李颖(化名)有点担忧。
  除了找工作面试,随着考研成绩的公布,不少人也面临即将复试的情况,好在大多高校都已经开通线上面试,但同样对面试环境做出了要求。“画面里不能有其他人,环境要安静,不能有杂音,还要同时满足两个摄像头的监测等。现在我们学校只是封校,如果要面试可以找体育馆、空教室等,一旦封楼在宿舍,很难找到合适的面试场所,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成绩。”王明(化名)担心道。
  还在找工作的学生因为封校错过了一些面试机会,找到工作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烦恼。“我已经确定好就业单位了,正在进行转正前的实习,最近改为线上办公,感觉效率下降了不少,宿舍环境不太适合办公,每天都在担心KPI完成不了。而且,本来还能去单位和同事们沟通,熟悉接下来的工作,现在也只能在寝室自我奋斗了。”静宜告诉记者。
  相比静宜还能居宿舍办公,李颖的室友更苦恼。学校封闭的第一天正好也是她实习报到的第一天,学校通知不能出校,单位又因为她没有接触过任何工作,没给她居宿舍办公的机会。现在,她只能等待解封再去单位报到。
  说到这次疫情,不少学生表示,每天都好像在过“微信生活”。不让出门,减少碰面,大家每天都在微信上交流。上网课、订餐、面试……有的学生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帮助同学代取快递、送水果。
  尽管大家都在找着各种方法让学习、生活、工作不要受到太多疫情的影响。但面对未知的解封时间和疫情变化,大家还是会感慨“再关下去可能真的要em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