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8 新闻产业-
8新闻产业
  • ·“男运营”背后,不只有“女主播”

“男运营”背后,不只有“女主播”

315晚会曝光后,直播公会或将迎来强监管,陌生交友平台“同病相怜”

直播公会和陌生交友平台都是“男运营”诱导用户消费的重灾区

  

IT时报记者崔鹏志图东方IC
  今年315晚会,是“榜一大哥”的“受难日”。
  晚会上,女主播背后的“男运营”成为话题之一。镜头前,女主播为鼓动粉丝刷礼物卖力表演,不时打出“刷火箭加微信”等口号,引得粉丝“老公”心动。谁料,刷完礼物,加上主播微信,每天聊天的对象却不是主播本人,而是几名“抠脚大汉”——专门的男性运营人员。
  经315晚会曝光,哈尔滨聚享互娱传媒有限公司、华亿播商贸有限公司、亿泰传媒公司三家公司涉及直播诈骗的行为遭到监管查处。
  据媒体报道,3月4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对哈尔滨聚享互娱传媒实施抓捕,抓获主要负责人、运营人员及主播等5人;3月17日,警方再次抓获华亿播商贸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涉事人员18人。
  在直播圈,315晚会曝光的现象仍然存在,且并不少见。直播圈公会人士刘琴(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女主播+男运营”的组合在直播圈实在太普遍了,自己身边便有不少同样的运营人员。追完315晚会,刘琴身边的运营人员反应有两类:首先,觉得网友们有些“大惊小怪”;其次,认可视频中曝光的男运营们技巧高超熟练,“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运营”。这样的表态不知是否意味着,如此乱象或许仍将在直播室内频繁上演。
  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2022年“清朗行动”10项重点任务,其中前两项为:“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3月21日,抖音直播发布《抖音关于打击直播诈骗黑色产业链的公告》,称即日起开展针对直播黑产的专项打击,重点推进MCN治理、账号治理等。
  大众关注下,直播圈的一角被掀起,女主播背后不仅有“男运营”,还有鱼龙混杂的“直播公会”,风暴直抵脆弱的核心,盘踞在产业中的病根逐渐显露。
“骗”来的“辛苦钱”
  对于一名主播来说,“讨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粉丝的喜爱转化为真金白银,围绕这点产生的“诱导打赏”行为几乎泛滥成灾。刘琴告诉记者,当前大多数直播平台模式大致无二:“话术”是必修课,“运营”无可避免。
  在直播圈内,拥有大量粉丝的主播们把粉丝分为四类:第一类“一毛钱不刷”,只能视作充人数;第二类消费300元~2000元,才能稍有存在感;第三类消费1万~10万元,会成为主播、运营们关注的对象;第四类消费超过10万元,哪怕是在其他人的直播间,主播、运营都会想办法加上微信私聊。
  尽管付出甚多,但“大哥”加到的女主播微信账号大多是“工作号”,老板、运营都能登录,在公司内部是公开的。“无论男女主播,都不免诱导粉丝打赏,让专业运营负责聊天,只是女主播身上这类情况更为普遍。”刘琴说,维持长时间的直播、PK连麦等都需要主播们消耗很多精力,下播只会把时间留给“最值得”的“大哥”。
  此外,运营同样不轻松。直播时间不固定,运营必须跟着主播时间走,除了微信上聊天,运营往往还需要兼任直播“房管”的角色,活跃直播间气氛,帮主播策划节目,剪辑制作视频,处理公会、平台和主播间的一些事务。有经验的运营,不少需要同时跟踪好几个主播。“直播运营更像是个体力活。”刘琴总结道,行业男生往往比女生更多,工作上升途径并不明显,薪酬制度类似销售,大多数挣七八千元便已经不少。在315晚会曝光视频中,哈尔滨聚享互娱传媒招聘人员曾表示,主播收到的礼物其中平台收取50%,公会收取25%,主播、运营则分取剩下的25%。
监管下的“游击战”
  “直播公会”属于MCN的大范畴,但又略有不同。
  相比MCN机构靠达人“吃饭”,涉猎和变现方式较多,“直播公会”往往只专注直播业务,这类公司为直播平台服务,同时基于平台规则招募大量主播,将培养主播、对接平台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6.35亿人,预计2022年增至6.6亿人,当年MCN机构数量为34000家,呈缓步增长。
  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直播平台终于进入头部竞争阶段。而仍在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让观者心动,于是热钱涌入直播圈内后,“直播公会”如雨后春笋。这类公司的兴起,恰恰是资本涌入在线直播产业的结果。
  但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得乱象频生,直播PK等主流玩法摆脱不了“诱导打赏”的嫌疑。“直播行业目前盈利模式主要还是靠粉丝打赏和带货。”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曾向媒体表示,互联网直播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直播乱象缺乏有效监管。
  一位直播平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直播管控近年趋严,以往有些平台会提前向公会“吹风”,提醒“抽查”将至,给后者留出时间做好准备,提醒主播避免敏感话题、暴露着装等违规行为,但这样的持续“游击战”终究不是办法。
  除了素质低下的主播,良莠不齐的公会愈发成为阻碍直播环境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氢消费》曾报道一名游戏主播被“人气扶持”“推荐位”等资源引诱加入一家公会,但之后公会丝毫没有兑现承诺,还每月抽取六成礼物收入,时不时“玩消失”。“体量小的公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上述直播平台内部人士向《IT时报》记者透露,一般大型公会尚且在乎声誉,但诱骗新人主播签合同,靠吃违约金维生的“黑”公会也是有的。
“黑”公会不只直播
  不只直播,上述提到的公会运营模式还被复制到其他领域,并同样形成不小的危害。“1v1陌生人交友,涵盖文字、语音、视频等聊天方式,这类平台目前普遍存在公会。”安天移动安全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作为一家专注移动用户安全的科技公司,他们同样对315晚会曝光的直播乱象进行分析,发现类似的用户欺诈广泛存在于各类交友平台,1v1公会大多以文化传媒公司形式存在,向外界招募聊天员及代理,职能类似直播平台上的主播和运营。
  1v1陌生人交友,顾名思义,每一位用户都能匹配到聊天的人。
  实际情况却是,这类平台往往只向男性用户收费,时不时打起“黄聊”擦边球,且平台上存在大量隶属于公会的“聊天员”。《IT时报》记者在各类招聘平台搜索“聊天员”发现,相关职位相当多,岗位描述中承诺“月入过万”“新人包培训”。“培训指的是学习如何使用话术打招呼,引导用户充值。”安天移动安全相关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相比直播平台公会,这类公会的形式更加隐匿,针对性更强,因而性质更加恶劣,更加贴近网络黑灰产。
  以婚恋交友类App为例,据安天移动安全统计,婚恋交友行业每个开发者平均有3~5个“换皮”应用(内核相同,外表包装成不同App应用),存在严重的“换皮”行为,例如,一家公司共关联出17个婚恋交友应用与11家不同的公司,分别位于全国各地,以此规避市场监管审查。此外,围绕这类App,还存在专门提供“话术”的辅助工具App,完全托管骗取聊天收益。
  在网络灰色地带,畸形的业态早已形成。女主播与男运营们瞒天过海索取来的钱,不少出自学生的钱包、打工人的网贷,里应外合的骗钱行为不断吸干粉丝的积蓄,恶劣程度时常比得过“杀猪盘”。
  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发展正呼唤健康的土壤。2022年“清朗”行动第二项提到:“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建立MCN机构分级管理制度,通过平台MCN机构入驻协议,明确MCN机构信息内容业务活动标准和责任……”显然,矛头已对准直播、陪聊背后的公会,这支因发展迅速而脱轨的产业,或将迎来一场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