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新闻产业-
3新闻产业
  • ·多打一个“标签”,打破信息障碍

多打一个“标签”,打破信息障碍

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何川:无障碍建设立法或在“十四五”完成

科技改变了李梦琪的生活,但障碍仍存,不够完美

  

IT时报记者郝俊慧
  李梦琪的世界是“黑白”的。27岁的她,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如今只能勉强分辨白天和黑夜。
  李梦琪的世界也是“多彩”的,通过智能设备,网购、外卖、打车、导航……她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科技改变了她的人生。
  只是,一切离完美还很远。中国有超过8500万名残障人士,当互联网连接万物时,他(她)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即便李梦琪是“幸运的少数人”,她每天回家时依然要为无法确定电梯是否到站而苦恼。
  让“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实现真正的数字包容,是近几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的“信息无障碍”建设要义。但如何让互联网产品的设计者,真正理解无障碍人群的需求,并非易事。
  作为数字时代输入的重要工具,输入法被视为“打开数字世界的钥匙”,其无障碍程度决定了用户与信息通信技术软硬件的交互质量及便捷程度。
  近日,腾讯搜狗输入法在第四届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TADC)发布《众声无障碍输入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过对障碍人群实地访谈、调研、分析,全面呈现了视障群体、听障群体、肢体障碍群体、老年群体的输入需求及场景,提出输入法场景下的无障碍范式,为行业产品无障碍优化适配及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同日,腾讯还联合行业伙伴争渡读屏、阳光读屏、NADA中文网共同推出《Windows应用无障碍开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信息无障碍产品的开发,或许只需要增加一个小小的标签”,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盲文图书馆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阳光读屏负责人何川在接受包括《IT时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无障碍产品的中文开发指南非常少,大多数企业并非不愿做而是不知该如何做。他希望,《白皮书》和《指南》的发布,能降低这个门槛。
疫情中折射出的困境
  4月初,上海全城“静止”初期,一份面向残障群体的互助表格在社交平台流传,创建后很短时间内,互助表格就被转发了上万次,但其中,来自视障群体的求助少之又少。“愿意提供帮助的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却很难被看见”,互助表格的创立者Mia认为,这并非视障人群不需要帮助,而是更多人可能连智能设备都无法顺畅使用。
  视障人士白阿姨便曾对《IT时报》记者抱怨,尽管通过读屏软件,她可以正常使用微信,但在网上“抢菜”时,她根本拼不过正常人,小区里的团购群信息滚动太快,她也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最后还是通过跑腿小哥解决了部分生活物资问题。
  作为一名信息无障碍产品测评师,李梦琪熟谙各类互联网应用,但她仍时常被困于许多场景中:新买的智能家居,都是无键触摸液晶屏,李梦琪只能请朋友帮忙告诉每个步骤显示内容,自己死记硬背后才能使用;居民楼的电梯是“沉默”的,每次暂停都是一次“赌博”,15楼到了没?她只能靠猜。
  人类生活中约有85%以上的信息通过视觉获取。《白皮书》指出,当今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同样偏重于信息的视觉传递方式,其功能也主要面向健全用户和普通的交互环境,从而导致部分视觉障碍用户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感到十分困难。“在线工具、软件开发者需要让自己的作品,能让残障人士无障碍使用。”Mia表示。
破除信息无障碍的障碍
  “对无障碍的探索需要时间。”腾讯输入法部总经理鲁剑告诉记者,在无障碍方向上,搜狗输入法做了七年,很多功能需要产品经理真正了解障碍人群对互联网的需求后,才能设计完成。
  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障碍人群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争渡读屏创始人杨永全举例,大量图片内容的生产,对视障人群便会产生接受困难,目前只能通过OCR做单纯的文字提取,但人们可能更想知道图片上的画面是什么,“此外,文档的编辑、表格的处理、PPT的制作、播放等等这些功能需求,我们都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操作支持”。
  更多时候,愈发智能的产品为障碍人群划下更深的“信息鸿沟”。上文提到,李梦琪在使用智能家居时,遇到很多困扰,可送往李梦琪所在实验室测试无障碍的产品中,智能家居占比并不高,“虽然市面上有一些支持语音交互的智能家居,但价格非常贵”。
  现实情况是,尽管微软、苹果、安卓等主流平台都有各自辅助功能的无障碍开发规范,但一来这些规范都是英文文档,有些说明晦涩难懂,二来每个平台、端口规范不同,需要开发者一一查找实验,如果开发者对于无障碍改造的优先级判定和重视意识不够,这个步骤便很可能被草草了事。加上障碍人群细分市场较小,往往只有大厂凭着社会使命感和情怀在做无障碍优化,更大范围的中小开发者很难让自己的产品足够关注到特殊人群。
  此次腾讯搜狗输入法发布《众声无障碍输入白皮书》和《Windows应用无障碍开发指南》,是总结自身多年在信息无障碍方面的开发经验,并邀请诸多障碍人群和无障碍软件开发者共同测评后,为开发者提供的一份产品开发范式,以期为行业产品无障碍优化适配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何川参与了《指南》的开发,在他看来,无障碍产品跟普通产品的开发差别非常小,大多时候只需要多几行代码、增加一个标签而已,只是工程师并不知道该如何做,“《指南》释放的是一个信号,实现信息无障碍并不难”。
  杨永全则希望更多的框架开发者看一下两份指南,“信息无障碍开发的一大难点在于,底层开发框架本身没有无障碍设置,导致有些应用开发者想做无障碍却无从下手,如果底层开发体系能够对无障碍设置考虑更多,互联网整体环境的无障碍优化便会事半功倍”。
“十四五”期间有望完成立法
  “无障碍的政策标准那么多,却依然做不好无障碍的工作。”知乎身份标注为“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用户体验专家”的吴力权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中国,信息无障碍依然是企业公益和社会企业责任的考量,而非产品的必要行为。
  鲁剑也坦承,仅靠各家互联网公司自己摸索和推广产品无障碍优化,需要时间和耐心,标准和立法依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无障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020年3月1日,《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的国家标准。2021年11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新增加的“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社会服务”两个章节成最大亮点。十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实现深度应用。“我们还需要一部国家级的无障碍法律。”何川指出,目前已有的标准、规范不具有强制性,因此,让信息无障碍成为产品上市的必选条件,还需要法律的支持。
  1990年,《美国残疾人康复法案》第508节开创了全球信息无障碍立法工作的先河,其中要求“联邦政府及地方办公室必须使用无障碍的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2017年,第508节修订更新,进一步确保各自法律管辖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对残疾人是无障碍和可利用的。
  2020年6月,欧盟正式发表了《欧洲无障碍法案》(European Accessibility Act),针对主要面向的产品及服务订立了统一的标准,特别指出须在电脑(硬件和软件)、自助终端(ATM、票务机、值票机)、银行服务、电子书、电子商务、运输部门的数字接口(飞机、公共汽车、火车、轮船)等方面,从设计之初便考虑残障群体平等使用的可能性。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郑杰也呼吁,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立法工作,包括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设置“信息无障碍”专章,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落实监督,在立法中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何川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立法中,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完成。4月7日,一则来自中国残联的消息显示,全国人大社会委召开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我们期待这部法律能够尽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