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4 特刊-
4特刊
  • ·无标题
  • ·无标题
  • ·冲刺 为了大葱、奶粉和抽纸!

化解化解““最后最后100米””难题

冲刺 为了大葱、奶粉和抽纸!

  

4月8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4月7日,我市新增82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039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一直处于高位的阳性感染者数,意味着上海仍将处于“静止”中。眼看着家里囤积的物资渐渐消耗殆尽,日益艰难的不仅仅是“菜篮子”,还有婴儿奶粉、柴米油盐,甚至抽纸。为了化解“最后一公里”“最后100米”难题,从政府到生鲜电商平台再到社区,每个环节都在努力调配资源,尽可能地保障居民生活。同时,还有许多普通人在为这场疫情防控战努力着,原本少有往来的邻里,如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忙碌一天的配送小哥们,深夜里还在为焦虑的妈妈们寻找奶粉。
IT时报记者范昕茹江丽雯崔鹏志
送菜司机:一天送4000单,可到哪去找抗过敏的奶粉?
  凌晨12:11,做完最后一组数据的李彬彬终于在办公室的地铺躺下了。不远处,比他早一个小时躺下的司机睡得正香。
  他有些睡不着,脑子里还在不断回想白天接到的一个电话。一个女客户打电话给他,说家里已经快没吃的了,但平台上购买的菜暂时还没到。“我打算自己送点吃的给她,但找不到她人了。”李彬彬有点内疚。
  李彬彬一天里接到的电话实在太多了,几乎要把手机打爆。“一天接三四百个都不止。”他的上一份工作是房产中介,但做房地产销售的时候,他一天打的电话都没现在接的多。微信上的好友申请,更是一天超过一年收到的量。
  4月1日,浦西封控,上海不少超市、生鲜平台暂停了个人用户的线上服务,李彬彬所在的多多买菜,是少有的还允许个人下单的平台。“宝山人民一秒钟手速2500单。”李彬彬告诉《IT时报》记者,他所在货仓23点开放系统,23点01分系统已经显示没货了。
  因为封控,分拣员和大部分司机都被封控在小区。李彬彬所在的宝山站点除了他,只有5名司机。人员紧缺,6个人一起分拣,一起送货。每天凌晨2点左右,运送货物的车辆就到了。刚躺下没2个小时,李彬彬又得起来分拣物品。4点,6辆车相继从仓库出发,开始送货。
  站点所有的配送单都由系统打印,考虑到他们仅需要配送到自提点,单子上的信息不会写得特别全。每一单具体到小区哪栋楼哪一户,都需要他们补全,“手写楼号,还得写漂亮,不然志愿者不认识,送不到,客户又吃不到”。“笔都是我们到处凑出来的,不知道动用了多少人。”封控期间,文具店、便利店都关门了,想买一支普通的黑色水笔都很艰难。为了找笔,李彬彬只能发动同行和朋友圈的人脉,最终在一家4S店的仓库里发现了一盒还未启封的马克笔。
  人员短缺、配送方式的改变、始终处于高位的订单量,让李彬彬们忙得没时间吃饭。早上四点出发,一直到晚上十点,李彬彬和同伴们几乎都在送菜的路上。下午五六点时,他们会把车子停在路边,吃上两口随身携带的面包。晚上回到办公室,他们才有时间真正吃上一餐。
  深夜1点半,微信上还有客户在跟李彬彬说,其他仓的库存没抢到,只抢到了他们仓的。说着说着,客户就睡着了。
  李彬彬还没睡,他在想,如果有空,要给闵行的朋友送点奶粉过去,他看了一圈微信联系人,想着怎么才能在偌大的上海找到适合过敏婴儿吃的奶粉。
叮咚买菜主管:会好起来的,站点正在逐渐复工
  4月8日早上五点多,宝山区顾村的一家叮咚买菜站点里,分拣员正在快速分拣着各类订单物品。为响应政府关于做好全市2500万人民生活物资供应工作的要求,在宝山区顾村,叮咚买菜之前关闭的15家站点,有8家已恢复接单供应。“4月6日开始,我们的站点就开始相继复工了。”叮咚买菜宝山区顾村区域负责人张伟伟告诉《IT时报》记者。
  人是出来了,但员工吃住怎么办?“之前我们为员工安排酒店住宿,但随着疫情形势严峻,部分酒店和小区一样实施相关措施,员工入住后,出入很不方便。为此,一些宽敞的站点就成了员工的临时休息区。”张伟伟说。
  顾村的站点借鉴了浦东的经验,为大家采购了被子、垫子等,也呼吁员工从家里带一些锅碗之类的炊具,平时再从大仓调配相应的泡面、速食、水果之类,保障大家的生活需求。
  除了人员增加,在订单安排上,张伟伟所在区域也做出了调整。复工的站点实施不同的下单模式,一种是居民散购,还有一种是套餐供应。为避免混乱,每个站点根据实际订单情况只能选择一种模式。不过为了满足居民需求,套餐包含了纯蔬菜、果蔬、调味、米油、冷冻食品等五种规格。
  每个站点的供应单量比平时提高了500~1000单,此外,为了节约分拣时间而推出的套餐模式,也让站点每天能多送1000单左右,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
  坚守防疫要求不松懈也是张伟伟一直强调的,站点每天都要消杀两次,配送箱每次来回也要消杀。8:00上班前,员工要在站点完成抗原检测,上岗员工至少有48小时内的核酸证明。为了方便员工,平台专门预约了核酸检测机构的上门服务。如果站点附近有医院,员工也可以自行去做,费用回来后报销。“之前封控管理,看到居民买不到菜,我们只能干着急,现在能给保供帮上一点忙,大家都非常乐意,接下来我们顾村的站点还将陆续复工。”张伟伟说。
  分拣员不停地打包着蔬菜、米、油等;配送员带着一包包物资驶向不同的小区;送完一批货回来的配送员正在消杀配送箱……在物资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始终有他们的身影。
团长的“内忧外患”:成功主要靠运气
  “最后100米”也是让庄庄(化名)头疼的问题之一。浦西封控后,居家办公的她化身成一名团购团长。
  对于团购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一名“靠谱”的团长,不仅要获取供货商、居民的信任,还要有可靠的货源和执行力,足够细致严谨。
  善于使用数码、网络的庄庄主动承担起“团长”的任务。在担任“团长”的时间里,她得出的最令人无奈的经验或许是,“运气”也是团购成功的一大因素。
  “我运气很好。”7天里,庄庄成功组织了三次团购,她不由感叹,能够阻止团购成功的因素太多,交通管制、人数不足、统计失误以及联系不到供应商等。这意味着并非只要有人当“团长”就一定能成功。
  另一方面,小区的“内忧”也开始显现。
  “小区里发生过几次团购物资在楼下被人顺走、拿错的事件。”庄庄说,现在遇到居民没有提前下楼的情况,志愿者只能在下面喊楼,或是一直等,也有不少居民因为等待时间太久产生不满。
  当团购物资成功抵达小区门口。后续的工作还包括消毒杀菌,按区域分类,最后由志愿者配送。招募志愿者的条件严格,人手并不多,后期小区为了团购配送,单独分配出一支16人左右的队伍负责团购配送,但人手紧张时,有时一名志愿者要配送30多单。“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解决的。”她说,和自己一样,不少热心人愿意出来组织这些事情,但很难解决安全性、居民需求不统一的难题。一个让她感到安慰的好消息是,居委会可能会统一调配物资。
  由于带领大家团购成功过几次,庄庄得到了居民的信任,有次她说很想喝可乐,同楼的邻居马上就送了几瓶可乐到她家门外。
  4月6日晚,她家的小猫“圆子”不小心从6楼摔落,她担心骨折,连忙打电话给之前团购联系过的骑手小哥,后者急忙赶来及时把小猫送到了动物诊所。“当志愿者和团长认识了很多热心人,我相信好心有好报,我会继续服务大家。”当晚,她在朋友圈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