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9 特刊-
9特刊
  • ·科技的温度,该如何温暖老人的身心?
  • ·无标题

科技的温度,该如何温暖老人的身心?

我们和这些企业聊了聊

上海电信推出的“助老一键通—小喇叭”

  

对全球十几亿老年人而言,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它缩短了一部分老年人与世界的距离,让日渐衰老的身体,不再成为享受现代社会进步福祉的障碍,但另一方面,它又割裂了另一部分老人和世界的联系,日益弱化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对外界的变化开始失控。上海,是一个老龄化程度很高的特大型城市,当疫情突袭上海时,这些最脆弱的群体,需要让科技为自己打造一座坚实的“防疫墙”。让我们以科技的温度,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以服务的温度,温暖老人的心。
IT时报记者潘少颖崔鹏志见习记者吴榕蓉
一通电话,成物资“补给线”
  在很多人想象中,老来做到“生活自理”四个字并不难,没料到,现在却这么难。家中的粮油米面或许已经告急,却不知从何去买,在汹涌的“抢菜”“团购”大军面前,更是手足无措……
  但在普陀区曹杨街道,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并没有为购买生活物资而发愁,因为他们有一条“绿色直通保障线”。“这条热线相当于老人的‘补给线’,街道内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接到这个电话后,如果有物资方面的订购需求,电话客服就会记录下来,相关信息转到街道,我们会和指定供应商联系订购,把物资送到老人家中。”曹杨街道服务办主任刘佳告诉《IT时报》记者。
  刘佳口中的“补给线”指的是由上海市经信委、商务委组织的“上海市助老保供专线”,由上海电信114搭建云呼叫平台,调配专业话务人员和保障人员,为老人提供沪语服务,第一时间帮助老人订到最需要的生活物资。“侬好张阿姨,阿拉是上海市助老保供专线的客服……打迭个电话卟侬,是问一声,侬窝里厢的菜、米、油、肉还有伐?够吃了伐?”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句熟悉的沪语,更是把他们最需要的服务延伸到他们身边。
  目前,“上海市助老保供专线”在上海电信114、保供企业、街道居委的共同努力下,已经为沪上超过万名老人提供疫情下的生活物资保供服务。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话背后,让上海目前助老压力最大的街镇和居委得以减负,通过看似最平凡的通信技术为特殊时期需要帮助的老人们,提供了一条专属绿色通道。
一套“黑科技”,安全感爆棚
  如果说充足的物资让老年人安全感满满,那么在疫情期间,对老年人居家安全的守护就像是一个“护身符”。
  疫情反复以来,因为封控等原因,那些与子女分开居住的高龄“空巢”老人最让人牵挂。
  幸好,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助老“智慧黑科技”围绕在老人身边。当摄像头、固定电话加上了“智慧大脑”,他们就能24小时守护在老人身边,让老人的“疫下生活”安然无恙。
  上海电信AI守护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照看的问题。“AI守护可以方便子女照看老人,特别是现在封控期间子女不能上门,子女可以设置时间段,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摄像头拍摄区域没有人活动,会进行告警,实现家庭智能监护。”上海电信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
  此前,上海电信推出的“助老一键通+小喇叭智能设备”的组合,让老年人生活安全感成倍提升。当老年人遇到家里有紧急状况时,只要拿起固定电话听筒,无须操作,5秒钟后即可自动呼入至后台,座席人工接听后会提供帮助,例如呼救、求医、打车等,甚至协助拨打120或110,就像一个24小时不休息的“晚辈”守护着。“小喇叭”是一个专为老人设计的智能设备,平时老人收听广播和音乐,遇到紧急情况,按下设备上的按键,可以通过亲情通话等功能联系到家人,子女还可以远程提醒老人及时用药等。
  据了解,目前,上海电信的养老智能物联传感设备已接入上海市各区和市城运中心“一网通管”大平台,实现高精度的智能分析预警,第一时间以多种方式通知家人或社区。
  “管得牢牢的,幸福感满满的。”一位使用智能看护设备的阿姨如此评价身边的“黑科技”。
一个摄像头,“看得清”“听得见”老人
  “2019年,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老人跌倒是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利用腾讯AI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监护老年人摔倒的问题,腾讯推出了‘隐形护理员’智慧养老监护系统。”腾讯银发科技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王楠告诉《IT时报》记者。
  “隐形护理员”的载体为智能摄像头和云端算法,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有160多个智能摄像头安装在护理院的公共区域,时刻监测老人是否有意外情况,一旦出现意外,就会立即告警,把握住“急救黄金时间”,既降低了护理员的工作强度,也提升了护理院的运营效率。
  “隐形护理员”在养老机构承担着24小时监护的作用,接下去,它也将进入家庭。家庭环境和服务机构环境有区别,家庭里空间区隔比较多,摄像头只能监测有限区域,此外,出于保护老年人隐私的考虑,‘隐形护理员’中加入了AI语音识别模式,只要老人发出‘救命’等呼救声,也会产生告警,AI语音识别准确率也达到90%以上。”王楠说,此外,图像识别中还加入了红外线成像的方式,即使是黑暗的环境中,也能识别老人的意外情况。
  中国乡村的高龄独居老人也是腾讯“隐形护理员”要守护的重要群体,腾讯已经和中国电信合作,利用中国电信铺设在乡村的摄像头,嵌入AI能力,守护乡村老人的安全,预计今年底前覆盖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进行试点覆盖。
一点用心,让老年人更会用App
  除了独居生活问题,医疗服务的短缺也是一个多月来沪上老年人面临的一大困难,看不上病、配不上药的窘境,不仅令中老年市民倍感焦虑,也令他们的子女忧心忡忡。好在上海就医保药应急平台上线后,银发人群的健康又多了一重守护。该平台由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微医、瑞金医院等医疗机构、医药企业联合发起,为在沪重症慢病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复诊购药、药品配送、健康管理等服务。
  除此以外,通过“健康云”平台,有医疗服务需求的市民,或为居民代配药的志愿者,都可以在线完成视频问诊、复诊配药、“一键续方”等操作。在“健康云”平台所链接的互联网医院开药也可以使用医保,所需药品将会通过物流服务,配送至患者家中。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线医疗服务固然方便,然而,横亘在眼前的“数字鸿沟”似乎令人望洋兴叹,别急,程序员们也在努力缩短数字保障路上的“最后一公里”。《IT时报》记者从负责上海就医保药应急平台服务的微医团队处获悉,一年多来,微医一直致力于App界面的适老化改造。团队通过调研,分析了用户中65岁以上人群,从他们的基本情况、需求、痛点、使用场景等维度,做了较为详尽的用户画像。除了对字号字距、色彩、按钮等进行优化,团队还对挂号、问诊、购药、专病服务、健康指导等核心流程进行改造,删除广告和外链,调整操作按钮,优化信息层级、提升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
  不过,微医工作人员也坦承,微医提供的是严肃医疗服务,涉及上传病历、与医生沟通病情、处方支付等步骤,部分开通医保的区域还涉及医保电子凭证的绑定和支付,这些都是关键步骤,即便项目团队从界面和流程上尽可能做出适老化改造,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来说依然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