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7 特刊-
17特刊
  • ·申城复工复产,从“一兵一码”开始
  • ·无标题

担心快递小哥带“疫”上岗?逛商超安全吗?

申城复工复产,从“一兵一码”开始

安安心心逛商超

有了“数字哨兵”出行人和防疫人员都放心了

  

5月5日,“五一”小长假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个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区域,普陀区部分街道的防范区居民终于走出小区,走进久违的商超,感受人间烟火气。同时,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物流运输正在逐渐复苏,普陀区不少店面的线上销售逐步恢复,小区门口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的身影多了起来。5月以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数字哨兵”与“场所码”,它们记录下每一个进入该场所人员的信息,精准溯源、动态管理,为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支撑,防疫的智慧正体现于此。
IT时报记者潘少颖钱立富见习记者吴榕蓉
  家住上海市普陀区香泉苑的张静十分高兴,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隔离管控之后,她所在的小区终于降级为“防范区”,可以下楼取快递,并且能够短暂地走出小区,前往附近的家乐福购物。喜悦之余,张静不免心生担忧:每日进入小区的快递、外卖越来越多,如何确保快递员、外卖骑手的健康?进入商超购物的市民如何能确保安全?
  带着这样的疑问,张静决定一探究竟。在小区的入口处,张静见到了“新奇玩意”——两台立柱式“数字哨兵”。“快递员、外卖员在小区大门前,掏出手机将自己的随申码放在机器前扫一下,‘数字哨兵'就能核验和播报他们的健康状况,如果没什么问题,快递便被接入小区,等候消杀静置。这让我们居民收快递包裹时比较放心。”张静告诉《IT时报》记者。
  拉着购物小车走过两个路口,张静来到“阔别已久”的家乐福,在这里,她再次看到了“数字哨兵”的身影。“只需操作一次,很便捷。”张静高兴地与记者分享她的使用感受,“有立柱式的,也有手持式的,最棒的一点是,老年人可以直接刷身份证,避免了一些科技防控手段给智能手机使用不便者带来麻烦。”
  一小时的购物时间虽然有些紧凑,然而早有计划的张静还是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自己的采购计划。上楼前,她还打算去小区的花园看看,几个经过安全运送、消杀、静置的包裹,正在那里等待着她。
守护小区的快递和外卖
  柏师傅是香泉苑小区的一名保安,自3月底小区封控以来,他便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5月初,小区迎来“降级”,附近的商业网点也逐渐恢复活力,这让柏师傅多了一些担忧,“之前因为防控措施比较严格,来这边送货的快递员、外卖员数量有限,我们保安一个个检查还行,放开以后,人群扎堆聚集,交叉感染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而且人工查验会有误差”。
  无独有偶,物业的刘经理也在担心这一点,“全体居民、居委和我们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努力了这么久才取得如今的防控成果,很担心‘一夜回到解放前’”。
  上级物业公司的一通电话让他俩都放下了心。“5月1日,我接到领导的电话,要给我们小区安装几台‘数字哨兵’。这可真帮了大忙,扫一下就可以自动识别,后台还和大数据中心对接,使用截屏保存的二维码也不能通过核验。”刘经理告诉记者。
  香泉苑居委书记胡刚告诉《IT时报》记者,经过密集的核酸、抗原检测,基本可以保证小区内居民的健康,目前最大的风险来自物流,“带疫”上岗的快递员、外卖员有可能再次传播病毒,这让基层工作人员尤为担忧。“场所码”与“数字哨兵”的技术赋能,为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增添了安心保障。
全市6000余台已上阵
  复工复产的利器——“数字哨兵”正在上海范围内加速推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已部署6000多台“数字哨兵”设备。从安装情况来看,小区和商场目前对“数字哨兵”的需求最迫切,随着复工复产范围扩大,设备安装量预计会进一步提升。
  作为区域最大的全网运营商,上海电信在“数字哨兵”的落地推广中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目前,约有2000台“天翼数字哨兵”在上海近400家企事业单位投入使用,如漕河泾开发区园区、宝冶集团、石库门酿酒厂、上海东方压缩机厂等,短短几秒就能核查进入人员的健康信息并判定是否准入,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数字支撑。
  商汤科技也在今年3月推出集“佩戴口罩识别+人体测温+验健康码+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查询+电子证照”六合一功能为一体的商汤数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统。目前,“六合一”商汤数字哨兵便捷通行系统及设备现已部署至上海长宁区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等地以及上海临港园区、宝山方舱医院、徐汇区政府等公共场所出入口。
  有了“数字哨兵”,公共场所可以实现安全有效的快速查验和便捷的人员出入,提高测温查验工作效率和查验准确率,助力保障场所安全及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场所码”+数据分析精准防疫
  为了方便不具备装机条件的广大商家参与防疫,上海市还推出了“场所码”。市民只需举起手机扫一扫,便可以一步登记信息。目前,全市已有29.43万家单位累计申请“场所码”46.67万个。
  普陀区是上海最早推行场所码的行政区,3月上旬开始,普陀区便陆续有场所在门口贴上了“场所码”,目前,已有2万余个场所码贴在各类场所的出入口。“3月是扫码的高峰期,推广力度大,覆盖面广,最高时一天扫码量达到50万次。5月以来,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部分小区临时解封,单日扫码量提升至三四万次。”普陀区大数据中心数据管理部王敏告诉《IT时报》记者,截至5月5日,普陀区场所码扫码量总计达926万次。
  随着不断迭代优化,场所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精准。刚上线之初,出行人员扫场所码会显示出和随申码一样的界面,不利于场所工作人员进行准确判断。3月底,场所码经过优化,扫码后页面会显示出“您扫了XX场所码”,还能显示48小时核酸报告,这些优化措施先在普陀区试点,4月初向全市推广,真实验证动态信息。
  一个码叠加数据,形成了精准防疫的力量。“扫码量等数据统计比较快捷,但一些比对工作需要人工统计,比较复杂。”王敏说,比如某超市有没有其他街道的人来过,如果有,是外卖小哥还是其他街道居民,要通过几个数据源判断。
  商超、菜场、药店……普陀区大数据中心通过对扫码活跃度的分析,助力区内相关管理部门对这些特殊场所决策和管控。比如在未封控管理时,菜场是人流密集场所,一旦扫码量达到“警戒线”,区相关部门会立即了解情况,提醒菜场加强管控,及时发布限流措施,同时,也可以保障物资供应。
  场所码涉及市民的个人信息和出行信息,在正常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市民隐私?
  普陀区大数据中心从三个方面对信息安全“严防死守”。首先,普陀区大数据中心将工作区域划分成高中低风险,只有在“高风险区域”的工作人员才有权对场所码数据进行管控;其次,在制度上设定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只有专人才能在后台查看具体信息;第三,通过数据加密、脱敏、内网操作等技术方式,保障市民信息安全。
  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条腿并行,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屏障,还将继续发挥作用。“通过加强数据赋能,可以让场所码发挥出更大效能。”王敏说,比如场所码产生的数据可以助力楼宇实现智慧化管理。
  对技术的探索,终究要回归到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落脚点。防疫路上,科技在守护你我,守护着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