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1 特刊-
31特刊
  • ·网约车司机:轮子转起来就心定了
  • ·沪漂外卖骑手:终于睡到了床上但真不能停下来

沪漂外卖骑手:终于睡到了床上但真不能停下来

  

本文刊登于2022年6月2日《IT时报》微信公众号  6月1日深夜,外卖骑手胡师傅回到阔别23天的家中,倒头便睡。第二天醒来,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好好洗了个澡,收拾了一下家,准备出发送单。
  此前,胡师傅一直在上海“漂泊”。5月7日,被封控一个多月的他作为保供人员从小区出来,按照“只出不进”的规定,再没回到家中。23天里气温渐升,他没法洗澡,无处安身,只能栖身在商场、小店的屋檐下,送单时暴雨倾盆,也只能等衣服自然变干,手机需要充电,便求助街上的店家,蚊虫叮咬,没睡过一次好觉。
  不安全感带来的焦虑始终包围着他,如今,这一切终于结束。
  儿童节当天,上海进入恢复第三阶段,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车恢复通行……一座城市正在恢复活力。
  这是一场告别和重启的序幕,胡师傅没能来得及品尝“胜利”的滋味,忙碌的身影不断穿过庆祝的人群和拥堵的车流。当晚的电话中,他告诉《IT时报》记者:“生活还要继续”。
蛋糕和鲜花订单更多
  上海全面“解封”当日,不少人都在网上分享出热闹的景象,“堵车”被赋予另外一种积极的含义,“高架堵车”“商场门口堵车”同样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胡师傅路过一家万达广场时也遇到堵车,很直观地感受到街上的变化,人群几乎和封控前无二,街上的车辆川流不息,“突然马路上都是人,真有点不习惯”,但他又笑着说:“不堵车就不叫上海了。”
  胡师傅已经在上海做了6年外卖骑手。再往前,他是一名退伍老兵,曾参加过抗洪的演习。在外送单的日子,他总结说:“一为自己,一为保供。”蔬菜、鸡蛋、水果、肉,胡师傅送出的一单单物资,都是封控小区居民的盼望。
  订单的内容也让他感到烟火气的回归。当天的工作中,胡师傅感觉蛋糕、鲜花订单都要比以往更多,到了晚上则是小龙虾、烧烤。他推测,当天是儿童节,解封第一天人们都在庆祝。“我们工作的节奏也恢复了。”胡师傅告诉记者,封控期间,很多同事在小区中出不来,人手紧张,自己每天很早便开始送单,一天工作将近10个小时,多的时候送六七十单,而且单量经常猛增——大家都累坏了。
  如今,一切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有了更多弹性,单量也回到正常的水平。第二天,胡师傅休息到快中午,终于好好睡了一觉。
忧心房贷、房租,“重启”不易
  听到上海恢复的消息是在5月31日,胡师傅第一时间便问了自家小区保安:“能回去了吗?”对方回说还不确定。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熬过一晚,第二天上午到小区一看,门口放行了,居民进进出出。
  胡师傅的家住在一楼,推开门,摆在地上的鞋子已经有点发霉。“当时的心情有些说不出来。”胡师傅说:“一不留神,又仿佛身在昨天。”来不及感伤,简单收拾一下,便又出发去送单。“真的不能停下来。”胡师傅告诉《IT时报》记者,3月底开始封控,到5月7日他出来送单,一个多月没有收入,又舍不得买团购的高价蔬菜、泡面,早就开始焦虑,胡师傅算了一笔账,房租水电、吃喝费用,一个月要花将近4000块钱,像自己一样的骑手朋友还有很多,大家普遍背负着房贷、房租,过年花完钱回上海打工,却遇上疫情。
  以往,胡师傅会和朋友们一个星期左右约一次饭,AA制。当晚,几个朋友没有提前约好,但又聚在一起。除了为上海恢复感到开心,他们也分享疫情期间的苦衷,并互相安慰——找不到修车的地方,如何补胎;吃的没有,如何找到;住处露天,如何挡雨……聊到最后,胡师傅只剩一句感叹:“真的好难。”
  上海“重启”这天,胡师傅接到安徽老家的来电,老乡告诉他,家乡组织退伍军人免费学挖掘机,他回答说:“我在上海。”对方一听便说,“那还是不要回来了。”胡师傅顿时觉得生活有些“黑色幽默”。
  昨晚,吃完夜宵告别时,胡师傅对朋友们说:“不要灰心,生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