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新闻产业-
3新闻产业
  • ·AI“魔法”
  • ·普洛斯数据中心发布DC Brain智慧化运营管理系统

比大熊猫更稀少的蒙新河狸有了安稳的家;家长能更方便识别幼儿黄疸

AI“魔法”

让公益处处可行

河狸在野外修筑小池塘摄影初雯雯

  

IT时报记者郝俊慧
  科技和公益之间,需要的不仅仅是“+”,而是“x”。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蒙新河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比大熊猫数量还要稀少。为了打造适宜生态,帮助这一种群走出濒临灭绝的危险,初雯雯团队使用了500多台红外相机来实时监测和获取各种生态环境数据,但是要靠肉眼来分析识别数百T的数据量,让大家难以为继。AI的上场,改变了一切。
  儿童性教育,是让家长为难的话题,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去向孩子讲述这方面的内容。现在,情况发生改变,在AI的帮助下,能从日常照片中提取关键词,然后再进行故事文本生成,以此来生成性教育故事。
  甚至,拍张照片就能进行黄疸识别。当AI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能力时,公益将不再是一件需要刻意才可以做的事,它将帮助人们将善意照进现实,让公益处处可见,处处可行。
蒙新河狸靠AI“开枝散叶”
  在广袤新疆的最北部,一条内陆河静静地从阿尔泰山脉自东向西流淌,蜿蜒750公里后,汇入乌伦古湖。这里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蒙新河狸的母亲河——乌伦古河。
  被称为“生态指向性物种”的蒙新河狸,是动物界的“建筑师”,它会在河流中修筑小池塘,当生物的粪便和微生物集中在水中后,小池塘里的有机物成分升高,水草开始丰茂,动物也来了。于是,这里便形成一条完整的生物链。
  6月26日,当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阿尔泰山自然保护队带着“蒙新河狸科技赋能项目”登上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的演讲台时,萌萌的河狸“俘虏”了几乎所有的评委与观众。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蒙新河狸是比大熊猫数量还要稀少的濒危种群。根据今年5月国家林草局发布的数据,大熊猫野生种群有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数量超过6000只。蒙新河狸呢?600只,而这已经是科技带来的奇迹。
  数十年来,蒙新河狸的食物和筑坝的材料——新鲜灌木柳,随着环境变化正在乌伦古河750公里的河道边逐渐消失。
  自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后,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创始人初雯雯的父亲初红军,便一直在阿勒泰从事基层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工作,但苦于人力有限,30年来只能将蒙新河狸的种群数量维持在500只左右。根据生物学研究,一个物种低于400只,便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近亲结婚、种族消退乃至灭亡。
  2017年,“女承父业”的初雯雯自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回到阿勒泰,决定从生态修复入手,大面积恢复乌伦古河流域的灌木柳植被群,为河狸搭建食物充沛的“食堂”和躲避天敌的“壁垒”。但在750公里长的乌伦古河流域,几十万株灌木柳苗种下去,也只是地图上的几个小点。树苗究竟种在哪里?当地野生动物出没情况如何?生物多样性如何?一切都需要科学依据。
  500多台红外相机成了初雯雯团队的“眼睛”,它们架设在乌伦古河两岸,实时获取各种生态环境数据,比如河狸小水塘附近的物种是否逐渐增长、河道水位涨跌幅度等。
  500台相机的数据,意味着数百T的容量,协会12名成员加上200多名志愿者只能靠“肉眼识别”,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经常通宵达旦的大工程,直至AI的加入。通过将腾讯云图像识别等AI技术应用到野生动物研究中,将原本人工需要2、3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的审核工作缩短至2天,实现对蒙新河狸的位置定位、数量计数。
  通过对这些图像数据的分析,“AI对整个栖息地的生物保护和环境变化,都可以做到观测、总结,甚至一定的预测,现在我们知道要在何处选址种植、工作成果如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调整。”协会负责人方通简告诉《IT时报》记者。
  在AI加持下,蒙新河狸由2018年时162个家族500只增加到现在的197个家族600只左右(截至今年5月)。协会更希望,包含土地、气象、水文、温度、土壤、野生动物活动、生物链等因素在内的“物种生境因子”,能在AI的看护下保持良性的发展曲线,“获益的不仅仅是河狸,我们当地的虎鼬、大白鹭的数量都增长了,候鸟回归的种群数量也变多了。”
公益和科技之间的乘法效应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进入公益领域,科技对于公益的赋能,也从简单的叠加,开始渗透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中,进一步成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新基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很多异想天开或者奇思妙想,可以通过技术成为现实。
  比如推出“嘀嗒计划”的嘀嘀嗒嗒团队,关注儿童性教育。它通过拍照,运用腾讯云AI图像识别的能力,从照片中提取关键词,用来自日常生活中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照片生成关键词,然后再依据这些关键词进行故事文本生成,以此来生成性教育故事,让家庭中可以自然开启性教育的谈论,打造一个家庭特有的故事集。“嘀嗒计划”针对的是5~8岁儿童的家长,团队成员何璇坦承,之所以希望在儿童成长期便介入性教育,是因为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虽然一些性骚扰行为发生在中学生或者成年人中,但如果能在孩子幼年时便有正确的教育,也许可以减少这些骚扰者的行为动机,或者让被骚扰者可以清晰、勇敢地辨别和呼救。
  AI的介入,让创意从何璇脑海中变成可落地的小程序。比如,孩子和家长在游乐场拍一张照片后,腾讯云AI识别这张图片上已有的元素,基于这些元素会生成可供家长选择的故事元素,然后再基于这些元素生成故事,而腾讯云AI的人工智能问答小助手,也能够快速帮助家长回答孩子无心提出的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
  借助AI,性教育不仅走进了日常生活,而且以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在家庭教育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这种科技x公益产生的“魔法效应”,可能彻底改变人们对于公益的普遍认知。“我们在大赛中更希望看到的是创意,是参赛者对身边生活的敏锐,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即便没有技术背景,也一样能实现这些想法。我相信,这一点对未来很重要。”连续两年作为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评委的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吴运声表示。
  据吴运声介绍,获得公益创新大奖的悦智AI实验室“高危儿拯救计划”,一方面运用腾讯云AI图像识别技术,让黄疸识别模型准确率达到97%,同时使用腾讯云微搭,将常规的表单页面开发效率提升300%,高效助力黄疸患者的预防诊疗工作,为患者家庭与医疗资源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