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高端芯片出口中国“受限” 国产GPU芯片兴起
IT时报记者郝俊慧
美东时间9月7日下午四点(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四点),纳斯达克闭市,英伟达股价定格在137.140美元,比前一天微涨1.88%,这是它连续下跌七个交易日后的第一次上涨。
坏消息从8月26日便开始传出,在英伟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美国政府通知英伟达,要求对公司未来向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和俄罗斯出口的A100以及即将推出的H100芯片实施新的许可要求,而且立即生效。类似的禁令也出现在AMD(美国超威半导体)身上。
A100和H100是英伟达分别在2020年和2022年发布的高端GPU芯片,主要部署于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用于云端大规模模型训练等高算力应用。
对此消息感到兴奋的,是9月1日正在参加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张凌岚,作为国内GPU公司壁仞科技COO,他告诉《IT时报》记者:“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替代英伟达,现在机会来了”。
国产通用GPU(GPGPU)是今年WAIC的“当红炸子鸡”,在八大“镇馆之宝”中占据两席,上海天数智芯的“智铠100”和上海壁仞的BR100系列芯片,均将自己的量产时间定在了年底。
9月2日,国产高端GPU厂商、“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上涨20%,涨停封板。英伟达则披露了最新进展: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可以在明年3月前继续为服务于美国客户的产品(中国生产)提供A100,H100的时间点则推迟至明年9月。
自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以来,这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再次设限,从生产、设计、销售,美国对高端集成电路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全面设置障碍。尽管此次限令针对的只是英伟达高端芯片,对中国却是一个“警醒”,当算力成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推动力时,“算力国产化”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
国产GPU的繁荣
集成电路,是上海确定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企业最采集聚、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速超过18%。同时,上海“虹吸效应”明显,全国超过40%的集成电路人才汇集于此。
不难理解,为何9月1日下午举行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芯片高峰论坛上,寒武纪、昆仑芯、地平线、天数智芯、壁仞等国内新贵芯片厂商悉数到场。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在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和芯片两大产业,截至目前,国内最大的AI计算芯片、全球算力最高的通用GPU芯片、7nm通用GPU推理芯片等10块AI芯片流片点亮成功。
其中,不少国产芯片公司直接对标英伟达。
此次入选WAIC八大“镇馆之宝”的BR100系列,是芯片“独角兽”壁仞科技点亮的首款原创架构的国产芯片,据此前介绍,此系列芯片采用7nm制程,可容纳770亿颗晶体管,16位浮点算力达1000T以上、8位定点算力达到2000T以上,单芯片峰值算力达到PFLOPS级别。“在一些特定场景中,BR100系列算力数据是某国际品牌旗舰产品的1.5倍,”尽管张凌岚没有捅破窗户纸,但BR100系列“锚定”的,正是英伟达的A100。
2020年上市的A100和已发布但还未上市的H100,都是英伟达的高端独立GPU,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浪潮、联想等国内服务器厂商、云厂商和数据中心都是其主要客户,因其超强算力被广泛应用于云端的AI(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执行推理。比如今年WAIC上同样很火的另一类展品——大模型,其计算速度便高度依赖于GPU。
数据显示,英伟达在数据中心GPU市场占比超过80%,其中在云端训练市场占比90%,云端推理市场占比60%。
近几年来,逐渐有国内公司进入GPU领域,已上市的有寒武纪、景嘉微,后起之秀包括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天数智芯、燧原等,其创始团队大多来自芯片巨头。比如天数智芯的CTO吕坚平曾是英伟达全球资深GPU架构师,壁仞科技的CEO张文出自商汤。“机会来了,我们要比计划跑得更快一点。”张凌岚告诉记者,BR100已流片回来,目前在做老化、可靠性、稳定性等一系列测试,属于风险期小规模量产阶段,这个过程业内普遍需要9个月,但壁仞希望能在年底前完成,真正开始商用量产。
以原始创新打破生态垄断
有了机会,国产GPU能彻底替代英伟达吗?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