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2分钟闻令而动背着设备翻过近90度陡坡到达震中
周建林在实时监测灾区网络情况
跃进村村委会,一辆SUV车头被废墟掩埋
99月月88日日,,迷蒙的山雨笼迷蒙的山雨笼罩着石棉县王岗坪乡跃进罩着石棉县王岗坪乡跃进村村,,这是李凤林最不愿意看这是李凤林最不愿意看到的天气到的天气。。这意味着这意味着,,后续后续的抢险救灾工作将更加艰的抢险救灾工作将更加艰难难。。
李凤林走出村委会的院李凤林走出村委会的院子子,,发现了很多昨晚错过的发现了很多昨晚错过的细节细节。。村委会的围墙已完全村委会的围墙已完全坍塌坍塌,,一辆九成新白色一辆九成新白色SUVSUV停在墙根下停在墙根下,,前窗玻璃被垮前窗玻璃被垮塌的砖墙砸了个大洞塌的砖墙砸了个大洞。。地面地面上湿漉漉的上湿漉漉的,,李凤林和同事李凤林和同事在院子里搭起蓝色的帐篷在院子里搭起蓝色的帐篷,,为后续的救援做准备为后续的救援做准备。。
99点点1919分分,,他给记者发他给记者发来现场的图片和视频来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并告并告诉记者诉记者,,进入跃进村的路依进入跃进村的路依旧没通旧没通,,整个村子也还没通整个村子也还没通电电。。所幸所幸2020多名轻伤村民多名轻伤村民均已转移就治均已转移就治。。
99月月88日日,,周建林还在泸周建林还在泸定县得妥镇坚守着定县得妥镇坚守着,,他驾驶他驾驶应急通信车应急通信车99月月55日连夜从日连夜从成都到达这里成都到达这里。。得妥镇是周得妥镇是周建林的阵地建林的阵地,,他在这里确保他在这里确保救灾指挥部和当地群众的通救灾指挥部和当地群众的通信畅通信畅通。。IT时报记者范昕茹
向震中疾驰
9月5日中午12点52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距离震中200多公里的成都也有明显震感。
地震发生时,周建林正在中国电信四川机动通信局执行24小时备勤。地板晃动的时候,周建林很快反应过来,拿上车钥匙一路小跑,打开应急通信车的后备厢,检查车载装备,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12点55分,电话响起来,电话那端,要求周建林立即前往泸定灾区保障通信。目的地只有两个字:震中。这时,距离地震发生刚过去2分钟。
收拾了几件个人用品,备足了足够2人3天吃喝的干粮和水,13点05分,周建林和搭档启动应急车,驶出机动局大门。手机地图显示,如果一路顺畅,他们将在4小时后抵达泸定。
车子行驶到雅安的时候,周建林终于确定了此行的目的地——得妥镇镇政府。下了泸定高速,车子被迫停了下来。越过各式各样的应急抢险车,周建林看到路口堆满了落石,消防员正在奋力清理这些大石块。
各式各样的抢险车辆汇成一片,不少人在打电话。周建林的手机也响个不停。他接起电话,把路况信息传递出去,又在手机上搜索震中的消息。但因为通信网络受损,网上能查到的信息很有限。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出川进藏的必经之地。周建林和第一批抢险队伍走的都是离震中最近的S211国道,所经之处都是高山,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风险很大,道路受阻的可能性高。
周建林出发后不久,四川电信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梯队抢险成员相继从各个工作现场出发。13点26分,第二梯队从康定出发,前往甘孜。13点34分,第三梯队从成都出发,奔赴泸定抢险。14点20分,第四梯队从宜宾出发,前往雅安石棉。14点43分,第五梯队从汶川出发,前往泸定磨西。
出发后没多久,离周建林100多公里外的汶川,第五梯队抢险队员李凤林收到S211国道受阻的消息。于是,他决定从康定绕行,沿S434国道,经燕子沟前往磨西镇。现在回想起来,他很庆幸做了这个决定。后来他得知,S211国道距离磨西古镇2公里的地方,因为道路损毁,前去救援的车辆不得不停在路边,所有救援人员只得借助绳索翻越近90度的岩壁,进入磨西镇。
半个小时后,道路恢复,周建林继续向前。离得妥镇越近,路上的碎石越多。周建林看到,一些路段明显被清理过,滚落的巨石被搬运到路边,排成一排,一些路段的栏杆上还残留着被巨石砸出的凹陷,有些干脆歪倒在一边。清理过的地面上残留着一些小石子,车轮不时从碎石上轧过去,车身明显颠簸起来。
18点30分,周建林抵达得妥镇。同一时间,李凤林仍行驶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上。车子刚刚驶过康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视线所及之处,只有被两盏车灯照亮的一小片路面。在黑暗中行进,想要看清路面的情况变得艰难。所幸,黑暗中听觉变得灵敏,李凤林一直注意分辨周围的响动,依靠回音判断是否有落石。
离他车很远的地方,远远缀着几盏红色的尾灯,像是指引,又像是警示。它们的轨迹很统一,都朝着震中而去。
这里的通信“生命线”通了
当周建林驾驶应急通信车驶进得妥镇镇政府所在院子的时候,因为电缆受损,这里的通讯仍处于中断状态。
院子里,提前抵达的救灾队伍已经支起蓝色的救灾帐篷,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也在陆续到达。不远处的灾民安置点里,不少人站在空地上说着话。
得妥镇镇政府是得妥抢险指挥部的驻地。因为通信受阻,指挥部的救灾工作进展缓慢。信息渠道几乎全被斩断,这里的信息传不出去,外面的信息也进不来,镇上的救灾信息全靠人工传递。
看到他们到来,指挥部工作人员很高兴。周建林没多寒暄,停好车,就忙碌起来。他熟练地打开后备厢,把4G基站天线搬出来。一旁的同事默契地将各部件组装起来,在车辆尾部固定好。
车顶的卫星天线很快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不远处的居民安置点里,远远走来一群人。人们围着周建林,不停地追问:“什么时候才有信号?”“我急着跟家人报平安”……“不要着急,很快。”这样的场景,周建林在以往的救灾工作中见过很多次,他也很着急。亲历过512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周建林比谁都明白,越快恢复通信,救灾信息越快传递出去,救灾工作就能更有效开展。
基站组装好之后,周建林拿出卫星电话,拨通了上海电信卫星管理处的电话,请他们协同把卫星线路落地。接着,他钻进车里,进行最后的系统调试。
抵达得妥镇镇政府25分钟之后,18点55分,周建林在工作群里发送了一条消息:得妥镇应急通信已开通。
通信网络恢复后,广场上的氛围明显起了变化,每个人都变得忙碌起来,各种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周建林看了一眼,又钻进了应急通信车里,查看监控屏幕,在确保数据畅通的前提下,对通信质量进行优化。
19点20分,李凤林顺利抵达磨西镇,比他预想的提前了1~2个小时。此时,电信先行部队已经抵达磨西前线指挥部,开通震中应急卫星通信,并紧急抢通康定新区至磨西的光缆传输,恢复磨西通信。李凤林和同事孔令志、刘剑短暂地交接了工作,随后,他们和他告别,转战得妥湾东村。
坚守,直到最后
当周建林忙完手头工作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9月6日凌晨1点多。告别了夏日,入秋后的得妥镇,夜间气温只有10度左右。
难以入睡的乡民们在院子里席地而坐,静静看着手机屏幕,和远方的亲人朋友聊着天,搜索着地震的消息。微凉的夜色里,一个个亮起的屏幕把大地变成了星空。
周建林坐在车里,隔着车窗,默默看着这一幕。这时,他才想起要给家人报个平安。电话那头,妻子没多言语,只说了一句“注意安全”。放下手机的时候,他瞥了眼手机上的通话记录,这一天拨出去打进来的电话加一起,大约有上百个。
灯光照不到的角落,戴着黄色安全帽,穿着红马甲的电信施工人员蹲在路边,一手拿着牛奶、一手拿着肉干,抓紧时间补充能量,等着下一次抢险任务的到来。
9月6日早上6点多,短暂补眠后的周建林已经在镇子里转了一圈,对各个点位的信号进行了测量。“各个地方的信号都挺不错的,”周建林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听得出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经常处于危险境地的人,所有的紧张和不安总是来得慢一拍,往往要在放松下来后才后知后觉。“还是有点危险的。”想起路上遇到的飞石,周建林给记者发了一条微信。
坐在车里,随手打开工作记事本,周建林看了眼屏幕,在本子上记下几个数字。突然,车身轻微地晃动起来,像来时路上车子碾过石子的颤动。他明白,这是一次余震。
此时,驻守在磨西镇的李凤林正为一场重要的活动做准备。他抱着电脑,紧盯着屏幕数据。
9月6日16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应急管理局、四川省地震局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视频,震中之外的人们得知:截至9月6日14时,此次地震共造成6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遇难38人,雅安市遇难28人,另有15人失联。
下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