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林和同事先走水路,再爬陡坡,到达跃进村
跋山涉水,抢通最后一个“孤岛”
在磨西驻扎2天后,9月7日,李凤林接到任务,前往更一线的石棉县王岗坪乡跃进村。
在媒体的描述中,石棉县王岗坪乡跃进村被形容为一个“孤岛”。村子地处半山腰,山体滑坡严重,所有进村的道路都已损毁,电力、通信完全中断。过去几天,泸定震中地区相继被点亮,只有这里,仍然悄无声息。
上午11时,李凤林从磨西出发。等到车前的石子路完全变成泥路,李凤林知道,离目的地近了。挖土机勉强挖开了一条能供一辆车通行的路,路面上已经看不出原本的痕迹,路边的栏杆被泥土冲撞得东倒西歪。
车子行至一半,已经不能前行,大量救援车辆都停在这里。“搬吧。”李凤林招呼同事下车,把所有设备打包。卫星电话和工具线缆装进黑色背包,KA卫星便携站和4G基站装进更安全的硬壳背包。村里没有通电,他们还必须背上油机和汽油,没有背带,就用尼龙绳索绑在身上。临出发前,李凤林的同事把车上能找到的手电筒都装进一个塑料袋子里,拎在手上。
所有进村道路都已损毁,想要进入跃进村,需要先走水路,再走山路。离开应急车的时候,李凤林望了眼山脚下的大岗山水库,水面上密密麻麻全是快艇,几十艘快艇在这里穿梭,运送物资和救援人员。
1小时后,负责运输的快艇把他们放在临时搭建的码头上。从这里开始,他们需要背着重物爬山。让李凤林感到庆幸的是,7日一整天都没有下雨,“要不然更危险”。
摆在李凤林和同事面前的,是一面几乎90度的山坡,杂草丛生的山体遗留着地震的痕迹,不少地方的植被已经消失,泥土裸露在外面。
9月的山里天黑得特别早,晚上6点多,太阳开始落山。临到7点,李凤林几乎看不见前行的路。队员们把手电筒打开,为前面的人照亮。依靠手电筒的亮光,走在第一个的队员用脚贴着草根把杂草压在脚下,硬生生为后面的人踩出一条路来。
即便如此,背着几十斤的重物往上爬依然艰难。爬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李凤林感觉身后的背包似有千斤,直直地往下坠,带着他脚下的泥土也往下滑。1个多小时后,20点20分,李凤林和同事瘫坐在跃进村卫生院的院子里。
短暂休息后,他们在卫生室里找到一张乒乓球桌。把卫星天线架在桌上,启动发动机,通电。晚上20时51分,4G信号顺利开通。
至此,“孤岛”跃进村不再是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