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1 新闻产业-
11新闻产业
  • ·他们,为“未来上海”出谋划策
  • ·双11会消失吗?

他们,为“未来上海”出谋划策

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先锋”评选决赛举行

  

IT时报记者崔鹏志
  数字化转型正当时,上海迈入纵深发展阶段。面对源源不断的难题,谁能为“未来上海”出谋划策,带来城市转型的创新活力?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出身医学产业、制造业、金融科技、汽车产业等领域,亲历数字化浪潮变革的产业一线,通过数轮比拼对决,站上最终的舞台,展示自己的“上海方案”。
  11月12日下午,2022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先锋”评选决赛在世博江岸举行。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智力支撑。”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决赛颁奖仪式致辞中表示,上海连续举办了七届“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正是希望通过聚焦人才这个关键,发掘、培养、宣传、推广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匠心之士”与“行业翘楚”,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氛围。未来,要以人兴业、以业聚人,让更多数字化英才在上海这片创新热土上安居立业,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中展现风采。
  20名出身数字化转型实践的优秀人才,以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力量形成示范效应。作为“先锋”的他们,会把上海数字化转型带向何方?
变革浪潮到“千行百业”
  数字化能力为行业带来的颠覆是全方位的。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条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无处不在。决赛现场,不少选手的成果展示,拼凑出一个行业迎接数字化变革的图景。
  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兼首席技术官方焯展示出“AI诊断”的未来畅想——以人工智能数字化整合诊断,推动建设健康中国。“药明奥测是中国第一家推行人工智能数字化整合诊断的公司。对于复杂疾病,通过单一的指标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的核心理念是整合多平台、多组学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获得更准确的诊断。”方焯解释道。
  这项技术已取得不少成果:儿科领域,作为“致死性”新生儿疾病的胆道闭锁,临床上难逃大量漏诊、误诊,而经由人工智能数字化诊断,准确率提升到98%,一年多的时间里挽救千万名儿童生命;针对神经疾病领域高发的阿尔茨海默病,人工智能数字化诊断的准确率同样达到90%以上。
  而在疾病治疗的后半段,上海卓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王道雨选择对康复治疗进行数字化升级。他认为,人口老龄化的未来社会需要更完善的康复治疗。卓道医疗吸收了传统的一对一康复治疗手法,融合治疗背后的医学理论,生产一系列医疗器械产品,将人工治疗转为更科学的人机交互治疗。“我们是一家典型的医疗器械公司,每一个产品都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市场阶段。”王道雨说,目前卓道医疗的产品在全国600多家医院康复科使用,无论康复治疗师本身优秀与否,在机器人的辅助之下,病患得到的治疗效果都较好。
  数字化转型创新终要落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展示了中山医院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守护人民健康的积极实践。通过数字化技术,中山医院聚焦在便捷就医服务、智慧运营管理、领军未来医疗三大方面的转型升级。她表示,中山医院将以5G为支撑,打造智慧医院“新范式”。
  三位来自医药产业链条不同环节的选手,对疾病治疗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展示由点及面,而在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样在催生巨变。
  在传感器设计领域,皓格集团总裁、高工吴浩带领团队研发环保型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造就了国内首款无汞填充环保型传感器,打破国际垄断;在航空航天领域,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戴铮主导了“航天老厂换新”的复杂系统工程,缩短长征火箭等航天产品研制时间数倍。
数字化“辐射”实体经济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数字化转型如一圈涟漪,不仅覆盖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扩散到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由上而下,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力量正在赋能无数实体经济从业者。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亮表示,上海市政总院正全面推进数字化技术赋能市政工程全过程管理,将传统业务迭代,打造新的工程标杆。
  而上海梦创双杨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汝良分享,梦创双杨自主研发全国产低代码数智底座和数智大脑,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在我们开始向生态伙伴开放这个低代码平台。”宋汝良透露,希望下一步以该产品作为底座,发挥其他厂商的优势,为日后的“开源”做准备。
  上海城市数字化能力的日渐成熟,也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更好的土壤,让数字化能力扩散到实体经济中去。
  上海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金悦扎根农业,带领工程师放弃高薪工作,创立上海点甜农业科创中心,希望通过农业机器人研发解决农业耕种效率低下、农业劳动力短缺的普遍问题,实现农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我们将自己定义成‘农业领域的特斯拉’”,王金悦比喻道,农业同样需要自动驾驶。
  十年间,移动互联网的火热催生无数实体经济的数字化需求。乘上微信小程序的“东风”,上海微盟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涛勇回忆,通过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微盟用10年成为拥有6900名员工的大型集团型公司,上市后高峰时期市值超700亿元,当前付费订阅商户超过16万家。
  “9年前,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能不能使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去造福最小的小微商家。”抱着数字化造福个体户的初心,上海收钱吧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灏选择这条创业之路,在2014年推出中国第一套聚合支付系统,目前每天服务超过4300万人次,正向数字门店领域发力。
“年轻力量”成转型栋梁
  作为通向未来的阶梯,数字化转型中不少选手在中国互联网、科技浪潮中度过青年时光,身后的企业也大多成长于近10年内,不乏紧跟学术前沿的高端人才,也有深耕传统行业多年迎接转型的实践者。
  趋向“年轻化”是他们的一大特点。决赛现场,超过1/3的选手都是80后。
  14岁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方焯,博士时师从骆清铭院士转入生物医学工程,在德国、美国从事多年医学基础研究以及药物研发,2019年加入刚刚成立的药明奥测。“我们是首个推行人工智能整合诊断的企业,希望带动行业趋势。”方焯告诉《IT时报》记者,和热门的AI制药领域一样,人工智能诊断未来可期。她坦言,数字化医疗可以挽救无数患者和家庭,提升国家医疗水平并造福人民,正是她和团队的初心。
  1987年出生的孙涛勇在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从北京来到上海,凑齐16个人、50万元钱,开始了数字化赛道上的创业之路;1983年出生的吴浩16岁辍学,在工厂接触到一线传感器生产,辗转美国求学攻读博士,成为拥有20年经验的传感器“老兵”。
  身为90后的王道雨或许是年纪最小的一位“先锋”。他在2006年来到上海攻读医疗器械专业,2012年硕士毕业,2015年投身康复治疗领域创业。“我们公司从3个人到超过150个人,仍是一个比较小的团队。”他总结,团队的特点是“在一个尚处早期的行业,一帮小于27岁的年轻人做着数字化升级的工作”。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不同选手拥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共同的初心和使命将他们聚集,成为上海数字化转型当之无愧的“年轻力量”。
  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上海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愈发汹涌。过去六年,“领军先锋”评选活动评选出了60名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的“领军先锋”以及55位提名者。
  今年8月启动以来,参与报名者有百余人,决赛现场,20位候选人留下了精彩展演。经过评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张亮、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戴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顾建英等10位候选人获得决赛一等奖,上海鸭嘴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唐红斌等10位候选人获得决赛二等奖。经过信用审核及公示并报组委会审核后,将最终产生10名“领军先锋”及10名“领军先锋”提名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上海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成立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努力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为人民城市建设赋能助力。”吴金城指出,希望选手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发挥好数字化排头兵、先行者的作用,立足岗位、创新实践、示范引领,在各自的行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取得更大成就,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