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9 特刊-
9特刊
  • ·上海光源这里能观察新冠病毒结构
  • ·别样“悦读”体验

别样“悦读”体验

  

地点:浦东新区迎春路300号合欢路300号 导游:林斐从上海地铁二号线的上海科技馆站3号口走出,到了迎春路,抬眼就会发现一栋宛若漂浮在森林中的建筑,它就是上海图书馆东馆(以下简称“东馆”)。作为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今年9月份正式开放的东馆分为地上7层、地下2层,提供了近6000个座位供读者使用,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能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文化需求。
处处感受艺术之美
  东馆有个美妙的称呼——“林中玉石”,其建筑整体呈现为几何体形态,外表线条硬朗,如精心切割雕琢后的宝石。东馆的外立面采用了大量灰、白、青的大面积幕墙玻璃,15张大理石纹路的照片,通过数码打印技术“装裱”到玻璃表面,剩下的透明部分则犹如腰带绕行腰间,在不同光线条线下会幻化出奇妙的色泽呈现。
  进入馆内,处处都是惊喜。中庭的地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往来春秋》,上海艺术家申凡选择了上海图书馆成立年份(1952年)的老报纸为创作原型,用黑白二色涂抹掉文字,仅保留段落结构样式和标点,覆盖于中庭大厅的地面上。读者穿行其间,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印记。
  在三楼阅读广场的中央,816个不同字体的“英文方块字”书写的“BIRD”从一个敞开的书中飞起,飞向天花板,飞向玻璃幕墙,向着窗外森林的方向,它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的装置艺术作品《鸟飞了》。
科技赋能“悦读”体验
  设计和艺术品只是让人感受到东馆的外在之美,22个主题阅读服务空间、终身学习室、阅读静音舱等阅读空间则让读者能够获得多种多样的“悦读”体验。“阅读广场”、阅读室或是馆内任意一个座位,读者都能舒服安坐捧读书刊;而在屏蔽网络干扰的“极静阅览室”,也能更全心沉浸到书籍带来的喜乐悲欢中;看到兴起,到或大或小的“研讨室”,关上玻璃门,也可以与同行的好友一起激辩一番。
  东馆对“声音”“影像”也是极为友好,每一个开放日的开闭馆时刻,在馆内还会听到由青年作曲家罗威为上图东馆创作的专属开闭馆音乐。
  除了五楼的“音乐馆”“视听室”,设在二楼的“广播图书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广播为主题的图书馆,放置了主题分类的全国各类电台栏目卡片、广播声音类图书,还有专业录音设备和沉浸感十足的直播间,读者能化身成为电台DJ,录制一段书摘、书评。
  在七楼,读者会遇见虚拟偶像“洛天依”,她正在吟唱《诗经》中的名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旁正是“世界的诗经”特展区,书架是来自全世界各地与《诗经》相关的出版物,另外一边的互动区,读者还能欣赏到多段水墨国风的《诗经》咏唱动画。
  如果需要查找资料文献,在馆内可以找到各种形态的电脑设备,既有可以手指点划的触屏电脑,也有方便输入大段文字的传统PC。
  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座位除了配备护眼灯、充电接口等之外,桌上还附有二维码,扫一扫即可预订座位,或者与借阅助手“图小灵”互动、查找所需书目的具体位置,还能“劳驾”在馆内游走的借还书机器人帮忙,享受到“图书送到手”的VIP体验。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曾表示,东馆所有的服务空间都是阅读空间——正襟危坐看书的地方是传统阅读空间;看展、听讲座乃至看演出、听音乐是阅读推广活动空间;而围绕“阅读”开展的一系列文化、艺术和科学普及活动,最终也将促进大家的自主阅读。
  自开馆以来,东馆举办过沉浸式音乐会、为音乐剧《浮生六记》举办了专题讲座,与悬疑作家蔡骏带领的团队合作,推出了以《基督山伯爵》为主题的沉浸式阅读体验项目,还设置了“如何让机器人写诗:从识字到写诗——自然语言处理百年简史”的展览等。
  如果你近期要去东馆探寻一番,千万不要错过“大言莫言,诺奖十年”纪念展,在五楼的未来阅读区,可以看到《红高粱》手稿、《太白若来》书法长卷等展品,还能参与“最适合你的莫言作品”互动游戏,通过一段前往“高密东北乡”的文字冒险,在现场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化的莫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