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年)》。报告指出,5G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预计2022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45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929亿元,分别比2021年增长了12%、31%,间接带动总产出约3.49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1.27万亿元。
中国5G发展渐入佳境
在5G发展方面,我国5G网络基本完成城乡室外连续覆盖,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总数达228.7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县城城区和97.7%的乡镇镇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发达行政村实现5G网络覆盖。5G行业虚拟专网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9月,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达10541个。此外,室内覆盖和深度覆盖正成为我国5G网络建设新方向。
我国5G个人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渗透率突破三成,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5G用户渗透率达32.2%,较2021年末提升10.6个百分点,5G移动电话用户达5.42亿户。我国5G行业应用向纵深发展,已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应用案例累计超过5万个,5G与不同行业应用呈梯次渗透特征。
不仅如此,5G标准也在不断演进,融合应用标准化进程起步;5G产业链稳步发展,行业产品体系初步构建。自5G部署以来,全球5G网络基础建设市场规模累计达到740.2亿美元,其中我国厂商(华为、中兴)占据50.4%的份额。截至2022年10月末,国内5G非手机终端累计上市产品328款,其中2022年1-10月,上市新产品147款,同比增长40.0%,出货量同比增长55.2%。
5G对经济社会影响持续增强
5G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数字产业方面,5G推动运营企业信息服务业务持续增长,2022年1-11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5882亿元,同比增长0.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40.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5G带动网络设备营收增长、消费级终端设备迭代升级,稳住制造企业营收基本盘。
5G带动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带动手机芯片性能快速发展,5G手机速率、功耗需求升级推动芯片工艺持续提升至4nm,目前已有65款国产手机搭载4nm先进工艺处理器芯片。此外,5G推动毫米波技术进步。同时推动制造企业构建端到端5G应用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向产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商转型。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相结合,不断探索在工业、农业、商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新应用场景,助力激发产业数字化潜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白皮书指出,未来3—5年是我国5G商用和应用规模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攻坚期,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合产业各方力量,不断完善网络供给能力,加强技术标准持续演进,增强技术产业供给与需求匹配能力,推动个人和行业应用创新发展,构建共生共长、完备稳健的融合生态系统。
释放5G潜能激发经济活力
推动我国未来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应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释放5G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潜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在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方面,要推动面向行业的5G增强技术研发,提高uRLLC、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等5G技术对行业支撑能力,形成5G增强技术的设备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降低终端模组等关键设备成本。构建5G与行业融合的技术产品体系:推动各行业构建可规模推广的5G应用、网络、终端融合产品体系,促进5G与行业装备和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5G虚拟专网产品服务体系:打造5G与现有网络多样化、定制化的整体融合方案,为行业提供5G融合专网级运维服务能力。
激发个人应用创新,带动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一是推动新型终端技术创新推广,如新终端加快普及等。二是推动数字内容生态变革,加强新型数字内容创作和运营工具开发,推动技术赋能新型内容生产、分发、消费等环节,推进新型内容制作便捷化、优质化、智能化。此外还需培育高品质数字消费新场景。
推动行业应用赋能,助力传统产业数字转型。坚持分类施策原则,推动金融、水利等待培育行业积极探索刚性需求,推动文旅、物流等潜力行业挖掘应用赋能价值,推动工业、矿山等先导行业加速成熟应用规模落地进程。此外,还需重点探索加强5G赋能行业的业务深度以及加强企业合作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