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 时报要闻-
V1 时报要闻 下载阅读 下一版
1时报要闻
  • ·“黑科技”,还是“鸡肋”?

AI“算”出来的红绿灯倒计时

“黑科技”,还是“鸡肋”?

路口的红灯还赫然亮着,导航App已经显示“绿灯”,并提示驾驶员起步

  

IT时报见习记者贾天荣IT时报记者王昕
  近日,家住西安的孙艾宁在通勤路上等红灯时,突然发现所用的手机导航开始能显示红绿灯倒计时了。他发朋友圈感叹:“现在的交通信号灯居然已经如此发达,还可以跟手机互联互通。”不久后,有朋友留言道:“听说是算法算出来的,确实牛。”这更让孙艾宁直呼“黑科技”!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先后上线红绿灯倒计时功能,除了体验新奇,其背后的实现原理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红灯倒计时究竟“算”得出吗?
  手机导航App中神奇的红绿灯倒计时功能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大部分人的普遍认知是,因为手机导航App接入了所在城市红绿灯的数据,所以实现了红绿灯倒计时“读秒”。
  实际上,这确实也是手机导航实现红绿灯倒计时的主流方法之一。以孙艾宁所在的西安为例,日前已经成为国内西北地区首个红绿灯倒计时全覆盖的城市。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介绍,百度地图全面接入西安市基于智能信控的灯态数据,自动关联导航沿线的智能路口,向车主实时显示红绿灯倒计时,并在信号灯即将变灯时发出声音提醒,提示驾驶人注意信号灯红、绿,规范行驶。
  让网友直呼“黑科技”的则是高德通过AI“算”出红绿灯配时的高招。高德表示,用户在高德地图App中看到的红灯倒计时,以及红灯等待轮数,都是“算”出来的结果。
  车联网技术专家任立(化名)从技术角度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他说:“红绿灯的配时信息,我认为大概率不能(由AI)计算,或者说很难算准。很多城市的红绿灯配时在每天的早晚会发生变化,而有些路口在一些时段车辆很少,这些复杂多变的道路情况都会影响AI和大数据分析的准确度。”《IT时报》记者注意到,此前高德曾申请过“红灯时长挖掘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发明专利,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该专利于2022年3月17日申请,9月2日公开。
  专利说明中写道:该方法首先获得目标时段中样本车辆的停车时长,进而通过停车时长对样本车辆进行排序,并获得按照排序结果排列的各样本车辆的停车时长的分布信息,基于该分布信息确定样本车辆的停车时长的突变拐点,并基于突变拐点对应的停车时长确定红灯时长。
  高德方面也向《IT时报》记者证实,红绿灯配时信息就是“算”出来。高德相关人士表示,高德基于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预判”当下秒级别变化的红灯倒计时读数,最终落地为用户眼中的最新“黑科技”。但关于到底是怎么“算”,高德并没有透露更多。
实地测试:误差最高达5秒
  红绿灯倒计时功能的实际体验如何?2月8日,《IT时报》记者在上海普陀区、长宁区的部分路段同时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实地测试,来回8公里,途经共32个红绿灯。
  实际体验后,记者发现两家主流导航App对所测试路段红绿灯配时信息的覆盖率已经非常高,在90%以上红绿灯路口都能提供红绿灯倒计时服务,这意味着,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特别是在市区城市道路环境下,此项服务已经逐渐成为标配。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App上显示的红绿灯倒计时的准确性仍无法做到“分秒不差”。两款导航的红绿灯倒计时与测试路段的实际读秒经常存在一定误差,误差时间通常在1~2秒,个别路口极端情况下误差高达5秒。
  对此,任立分析,路口的情况非常复杂,例如有些路口标有待直行、待转弯区,这些路况在实际使用中都可能会影响AI的算法判断,“车子只是开进待直行区域,但AI可能就会误认为汽车已经起步,绿灯来了!”
  对于这项新颖的功能,用户在实际体验后的态度也褒贬不一。孙艾宁表示,导航红灯倒计时显示比较准确,第一次使用时,他正在一个不显示红绿灯计时的路口,这让其在等红灯时缓解了不少焦虑,在被前方大车遮挡住红绿灯的情况下则更加实用。
  有着近20年驾龄的老司机黄晶则认为,这个功能比较“鸡肋”,因为“导航只能是参考,并不能作为依据”。黄晶说:“我感觉红灯倒计时意义不大,有了倒计时读秒,反而更容易为了抢绿灯而加快部分车辆通过路口时的速度,甚至造成危险,更何况我实际用下来,倒计时读秒好像也会有不准的情况。”
  下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