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最高降7万,小鹏最高降5万,理想降幅最低
IT时报记者沈毅斌 图 东方IC
2023年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未能实现“开门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到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无论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都是21世纪以来的同期最低数据。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
这意味着,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新年伊始,特斯拉打响了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其他新能源车企紧随其后,通过补贴、折扣、特惠等各种形式进行应对。
号称“坚决不降价”的蔚来,因为最近被曝出最高降价10万元,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表示,“降价10万元”为过度解读,但《IT时报》记者走访“蔚小理”三家的上海线下直营店后发现,蔚来汽车针对特定车型的优惠力度最大,各项补贴叠加起来最高优惠约7万元;小鹏汽车最高优惠约5万元;理想没有太大动作,仅有1万元的上海蓝牌换绿牌补贴。
蔚来优惠力度最大
2月6日下午,位于上海南翔印象城的蔚来中心店内挤满了前来看车的消费者,就连上车试驾也需要排队等待,销售顾问正忙着介绍车辆性能与优惠政策。
“不能说是降价,只是提供优惠补贴,主要是针对90天、120天左右的长库龄展车进行销售。”蔚来汽车销售顾问告诉《IT时报》记者,以ES6为例,展车优惠为1.8万元,新能源置换补贴1.5万元,加之延续至3月31日的国补兜底11340元或12600元,还有上海嘉定区购车补贴2万元,这些补贴叠加在一起将近7万元。如果加上三年免息贷款、自动驾驶包减免9600元,以及一些赠送礼包等非现金折扣,才有可能凑齐所谓10万元的“优惠”。
蔚来销售顾问还表示,自动驾驶减免、部分展车三年免息等政策此前就有,而国补兜底与嘉定区补贴属于政策延期,仅有展车优惠才是新出的政策。按销售顾问所说,蔚来汽车当前的优惠幅度仅为1万元~3万元之间。
不过,想要拿下7万元补贴并非易事,符合10万元优惠所有条件的消费者更是少之又少。“您现在试驾的这辆ES6价格为386000元,除去补贴,可以346660元拿到手。”销售顾问说,如果购车者不是嘉定当地户口,那就不满足置换条件,只能享受展车优惠与国补兜底两项,算上三年免息贷款,可以享受到5万元左右的优惠。
随后记者致电杭州、苏州、南京等上海周边城市的多家蔚来汽车门店,对方均表示除了特定的区域补贴外,其他优惠政策都一样,5万元是华东地区大部分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的实际优惠。其中,杭州蔚来销售员表示:“门店内的200辆库存车和展车,目前仅剩50辆左右,一些抢手的颜色已经售罄。”
至于网传“蔚来内部员工优惠近20万”,蔚来销售顾问表示,据其所知,内部员工与消费者唯一的不同就是享受1万元优惠,其余的购车福利都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或达到一定的购买额度才能享受。
相比热闹的蔚来门店,小鹏汽车门店则显得有些冷清。记者走进附近的一家小鹏汽车店,店内没有其他顾客,两位销售顾问正坐在沙发上看手机。“欢迎光临小鹏,请问想了解什么车型呢。”看到记者进来,销售顾问立刻起身,介绍起最新的优惠政策。
特斯拉打响新一轮价格战“第一枪”后,“蔚小理”三家中跟进最快的是小鹏。1月17日,小鹏官方宣布全系产品降价2万~3万元,包括G3i、P5和P7车型等。同时为了安抚老顾客,小鹏延长整车质保,并赠送4年基础保养。
从2月开始,小鹏在原来降价的基础上,新增了7000元的保险补贴,以及针对特定车型的1万元尾款补贴。也就是说,小鹏的最大降幅在5万元左右。
目前来看,只有理想汽车在这场价格战中“按兵不动”。2023年伊始,理想登顶1月国内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榜冠军。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表示,2023年到2025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理想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能坚持多久,由市场来决定。
在一家理想汽车门店,销售员告诉记者:“L8和L9车型,除了将上海蓝牌换成绿牌能补贴1万元之外,没有其他优惠。这一政策是公司自掏腰包,只有上海地区且拥有油车沪牌的用户才能享受的优惠。”
新势力的新焦虑
春节刚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传来坏消息,零售销量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在下降。
具体来看,各家厂商表现不一。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理想汽车交付新车15141辆,同比增长23.4%,环比下滑28.69%,排名第一;埃安交付新车10206台,同比下降36.3%,环比下降66%,排名第二;蔚来汽车交付新车8506台,同比下滑11.87%,环比下滑46.2%;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5128台,同比下滑60%,环比下滑54.6%,排名第五.
从数据来看,只有理想汽车表现稍好一些,交付车辆虽然环比下降,但同比上升,其余厂商都遇到了同比、环比“双降”的尴尬。
这和目前理想、蔚来、小鹏对打价格战的态度相一致。表现相对较好的理想汽车,目前“按兵不动”,另外两家则“快速反应”。
反观这场价格战的“始作俑者”特斯拉,据乘联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特斯拉在华销量预估达6.6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创下了品牌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另据媒体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2023年1月份,特斯拉的订单量几乎达到了产能的两倍之多。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特斯拉本身具有较大的消费群体与规模,在严格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即使降价也能保证产品利润率。低价能促进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实现“薄利多销”。
而蔚来、小鹏等国内新能源车企,并没有达到特斯拉那样的消费规模,反而面临诸多的挑战与困难。若是不采取措施,很可能会失去市场份额,降价保量成为最有效的“缓兵之计”。《IT时报》记者在销量数据中注意到,蔚来第二代技术平台ET7、ES7和ET5三款车型销量占总销量的85.6%;小鹏1月交付的车辆中有2249辆为最新款G9,意味着其他老款车型的所有销量,都不及总销量的一半。
这两家车企的数据都指向了一点,老款车销售出现疲软态势。这也从侧面证实,为何蔚来针对ES6、ES8和EC6等上一代平台车型的优惠力度如此之大。
降价将成“新常态”?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件,也是影响汽车价格的关键因素。作为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经历了2022年的暴涨后,从去年12月开始迎来下跌。
2月8日,据上海钢联最新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46万元/吨,较上一交易日46.25万元/吨,跌25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跌5000元/吨,均价报42.85万元/吨。尽管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依旧在40万元以上,但相比2022年暴涨时的最高点,已经下跌了30%。
不难发现,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涨跌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息息相关。例如2022年9月,中国69家车企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07529辆,销量同比增长97.9%,销量环比增长6.2%,产销率为93.8%。此时,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2500元/吨,均价报51万元/吨,迎来2022年第二次暴涨。
而此次下跌也与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有着必然联系。不过,这也意味着电池成本将出现下降趋势,新能源汽车价格也将随之调整。崔东树认为,今年2月至3月,碳酸锂价格可能回落,车企也将会推出新品、新技术,并推出相应的降价措施。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同样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整车厂们会陆续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