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新产产业-
5新产产业
  • ·症状二:对立——成也技术,败也技术
  • ·“成精”的ChatGPT要再飞一会

症状二:对立——成也技术,败也技术

  在谈到ChatGPT时,人们的评价显得极端,而且对立。比尔·盖茨认为,ChatGPT是40年来最伟大的发明,意义不亚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诞生。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民主党众议员刘云平(Ted Lieu)表示:“被人工智能吓坏了,尤其是不受限制和不受监管的人工智能。”
  纽约大学认知科学名誉教授盖理·马库斯对以深度学习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方法持怀疑态度,认为通过将制造虚假信息的成本降低到几乎为零,ChatGPT这样的系统可能会引发一波虚假信息的浪潮,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会结构构成了真实而迫在眉睫的威胁”。甚至有人将ChatGPT称之为“全球互联网的灾难”。
  马斯克在迪拜世界政府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言时称,ChatGPT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已经变得多么先进,但各国政府也许应该替人工智能踩下刹车,以使其处于安全的监管之下。
  众多科技界权威的声音足以显现ChatGPT划时代的影响,但也无不透露着隐忧:人工智能推动了世界的进程,却也推进着“智械危机”的来临。
  在科幻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声称自己活了140个世纪的主角,在围炉夜话时对人类文明史的回忆信手拈来,严谨、准确、无懈可击,他的听众是哈佛大学各个学科的教授,是历史、生物、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但他们对主角无可辩驳言论的反应,却像极了如今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态度——对它的强大好奇、质疑却又忍不住有些害怕。
  好在或许正因为ChatGPT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如今还没那么完美,对其极端的假设、争论和担忧才显得更有必要。
症状三:焦虑——吃着火锅唱着歌,人工智能就来了
  “ChatGPT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吗?”程序员潘呈最近不止一次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据CNBC报道,谷歌内部测试显示,ChatG
PT能够通过谷歌的初级软件工程师面试,年薪约18万美元。
  外媒对一项6个不同国家的500名ChatGPT用户进行调查显示,大约23%在软件和技术领域工作的员工担心会因它失业,超过40%的雇主则表示有兴趣“聘用”文案效率更高的ChatGPT。
  技术变革引发的职业焦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关于人工智能的崛起,霍金早有预言:“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作为一个互联网打工人,在技术变革的洪流前,更容易设身处地联想到自己的可替代性。“你想想,你带着技能上岗,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人工智能就来了……”ChatGPT还说,数据录入员、重复性办公室工作、工厂生产线上的简单任务、电话销售员、简单的客服工作等,都是自己要“打劫”的职业场景,能不焦虑吗?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ChatGPT也将带来诸如AI伦理师、虚拟现实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等更多的新就业机会。
  不仅是打工人们,ChatGPT的惊艳表现也在倒逼全球互联网大厂们紧跟步伐。360创始人周鸿祎表示:“搭不上ChatGPT这班车的企业会被淘汰。”百度官宣推出类ChatGPT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新项目“文心一言”将于3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阿里巴巴正在研发阿里版聊天机器人ChatGPT,目前处于内测阶段;京东云将推出“产业版”ChatGPT。
  另一方面,焦虑也不见得总是推人进步的好事。谷歌公司为回应ChatGPT推出了自己的竞品“巴德”(Bard),然而第一次演示就出错“翻车”:Bard在回答“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新发现”这个简单问题时,提供了一个错误答案。由此引发其母公司Alpha
bet股价暴跌8%,市值缩水7000多亿元。“ChatGPT不会取代软件工程师,ChatGPT是一个可以协助完成某些任务的工具,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人类软件工程师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ChatGPT 需要人类的监督和指导才能有效运作。”ChatGPT这样安慰潘呈。
症状四:兴奋——有人挣大钱,有人赚小钱,有人搞“黑钱”
  在ChatGPT这件事上,不少投机者对“搞钱”的兴奋,可能大于技术变革本身。
  对于很多国内苦寒冬久矣的互联网公司们来说,ChatGPT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不但不能算作“综合征”,反而更像是特效药,盘活了资本的狂潮。只要表态引入或开发类ChatGPT技术,引发的必是股价暴涨。据Wind数据,A股ChatGPT指数共纳入24只个股,至今无一下跌,有些还涨幅惊人。
  国外视频网站上,一批教你如何用ChatGPT生成的内容实现“日入500美元”的视频爆火,有人靠ChatGPT写代码、写网文赚钱,也有靠出售账号月入过万,到“代问ChatGPT问题,10元100条”类似的服务也成了“财富密码”,只要和ChatGPT沾边,就是流量保障。甚至因为注册OPENAI账号需要国外手机号,虚拟电话号码租赁网站的访问量也几何式增长。
  有律师指出,出售账号、代注册服务均是违规的,且有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如今,国内平台已经加强了治理,交易网站上关于代问问题、出售出租账号等均已消失,微信上也不再显示“ChatGPT”的小程序搜索结果、所有名称含有“ChatGPT”的账号,部分小程序显示以“用户投诉无实际功能”等原因被下架。
  犯罪也在滋生,外国网络安全平台GB
Hackers披露了一段黑客利用ChatGPT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黑客通过ChatGPT在短时间内生成完整的诈骗套路话术,并把ChatGPT包装成“虚拟角色”,让受害人以为自己“坠入爱河”,最终遭受诈骗。据悉,更厉害的黑客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勒索软件与恶意代码。
  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为人类的选择和行动提供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新的可能性的控制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ChatGPT综合征”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似乎也宣告着任何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讨论,最终都还是会回到以人为本的原点:如果人工智能进化的最终方向是“身后无人”,那由此引发的伦理道德、虚假信息、犯罪威胁等问题,将由谁担责?
  如 果 让ChatGPT自我介绍,其会洋洋洒洒写出一整篇格式严谨、论据充分的论文。其会总结自己在文本生成、自动回复、语言翻译、问答和智能对话等多种功能上的优势,也会分析自己在数据偏见、创造性、情感匮乏上的不足。提到关于人类对ChatGPT的态度,ChatGPT说:“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并不具备情感和态度的表达能力,无法直接评价人们对我的态度。”
  社会学家库利在“镜中我”理论中提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需要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不知道当ChatGPT的数据库更新到2023年伊始这场关于他的空前讨论与变革时,会不会帮助或妨碍他“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