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乐活电信-
7乐活电信
  • ·为弥合“数字鸿沟”,上海这样做!

为弥合“数字鸿沟”,上海这样做!

“智慧守沪”计划出台,助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到2025年,上海电信将建设1000个Hello老友亭

  

IT时报记者钱立富 摄影费锋
  人口老龄化已是当今时代鲜明的全球趋势。
  联合国今年1月发布的《2023年世界社会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1亿,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以上,至16亿。80岁及以上的人口增长速度更快。
  我国亦是如此,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9.8%,比上一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9%,提升了0.7个百分点。
  在全球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代表的信息技术也在加速发展,这不仅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也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很多国内外大都市都在探索,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推动他们成为数字世界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享受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红利。在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处于领先位置,已率先成为“千兆第一城”“双千兆宽带城市”的上海,在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实现数字包容方面同样正积极行动,创新机制、落实举措去推动解决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在互联网和智能化应用方面遇到的困难。
  就在2月27日,上海“智慧守沪”计划正式启动,这正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正在为全球特大城市积极探索促进普惠服务供给的现代化、数字化新路径,为弥合“数字鸿沟”贡献出“上海方案”。“一亭一号一网”构筑全场景智慧助老模式
  上海电信以“一亭一号一网”为基础打造“智慧守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数字公话亭、114助老热线、魔都在线等与云端服务融合,在底层通过共享服务的能力进行链接,构筑起从城市到社区再到家庭的15分钟生活圈生态。
“一亭”——Hello老友亭守护城市的数字安全岛
  公用电话亭伫立在上海街头已有百余年历史,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情怀。如今,上海的公用电话亭正在升级成为Hello老友亭,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焕新为守护城市的“数字安全岛”,在弥合“数字鸿沟”的过程中承担起重任。
  目前,上海街头的红色公话亭大约有2500个。上海电信介绍,到2023年将建设500个数字公话亭,到2025年将建设1000个。
  升级后电话亭将搭载信息屏、摄像头、身份证和社保卡读卡设备、一键呼叫设备等等,可以提供一键式服务、应急服务,并且串联起城市的服务要素,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老人构筑一道户外“安全网”。
  在一键服务方面,Hello老友亭提供一键叫车、一键咨询、12345手语、养老金查询等服务。比如一键叫车服务,乘客可刷脸登录,一键呼叫出租车,自动定位电话亭地址为出发地,方便不会使用手机上网叫车的老人。
  应急服务主要包括三分钟免费国内通话、便捷手机充电、守望相助防走失等功能。迷失路途的老人或小孩等,可自己或在别人帮助下,刷脸登录求助,后台AI客服会自动联系前期设置的紧急联系人,帮助寻找家属。
  Hello老友亭还具备“15分钟生活圈”查询功能,以步行15分钟左右为范围,为用户提供周边的医院、社区中心、营业厅、社区食堂等查询服务。
“一号”——114助老热线打造数字社会语音门户
  上海电信以传统114转型赋能“数字助老”,为老年市民提供一键叫车、非紧急转运等适老语音服务,截至目前,一键叫车已服务15.5万人次,助老服务累计应答18.3万通电话。疫情期间,上海电信114深度参与“上海市数字助老保供专项行动”,为115个居委的2万多名老人提供订购与配送服务。
  不仅于此,上海电信相关人士表示,上海电信已与上海银行开展合作,开展小额支付试点,基于安全、便捷的“认证+支付”体系,今后114助老热线将会搭载更多便民应用。
  实际上,在去年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电信、上海银行方面透露了基于114语音电话开展声纹认证和小额支付方面的探索合作。
  上海是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城市,而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网络支付,基于114服务热线,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在这其中,采用声纹认证方式,并设置单笔、日累计交易限额。声纹验证通过后,签约账户才会自动扣款,在这过程中还有114人工提醒,从而实现安全支付,来满足老人购物、就医、叫车的需求。
“一网”——魔都在线提供本地化普惠接入服务
  魔都在线是上海电信基于云宽带云边协同的特点和云网关灵活控制的能力,打造出随开随用、用户自主、内容驱动的应用型宽带模式,围绕“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惠民功能”的全场景普惠公共服务,为居家人群提供触手可及的医疗健康、社区生活、政务服务和视听娱乐体验,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生活。
  比如通过魔都在线门户,老年人可以方便叫车出行,只要在网站对话框中输入上下车地点、留下联系电话即可,然后114平台会帮助用户通过申程出行代叫出租车。
  魔都在线实现了生活服务一站直达,更加贴心之处在于,魔都在线也可在IPTV端使用,将大量民生服务功能聚合至大屏。这对那些没有或者不会使用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的老年人来说非常友善,他们可以直接在电视屏幕上使用网约车、在线医疗等数字服务,而且可以观看电视直播。
弥合“三重鸿沟”数字时代“一个都不能少”
“智慧守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推出,是上海在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化养老和助老方面的又一新动作。近年来,在政府、企事业单位、机构组织等共同使力之下,上海多管齐下,弥合使用门槛、设备接入、知识技能这“三重鸿沟”,帮助老人更好融入数字时代。
弥合“使用沟”适老化服务走在前
  一直以来,老年人的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率偏低,“游离”在数字人群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智能终端产品带有使用门槛,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基础性操作障碍。
  为了弥合“使用沟”,2021年初开始,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上海走在了前列,比如在一键呼入人工客服方面,早在2019年,上海电信就为75岁及以上的老年用户提供快速接通人工客服服务,无须再经过复杂的语音提示和数字选择等操作环节。到2020年初,年龄门槛进一步下调,上海电信针对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用户提供快速接通人工客服的服务。
  在App适老化改造方面,“中国电信App”在切换至“老年关爱版”后,具有大字体、语音播报等功能。即使用户不熟悉智能系统,也可以根据视频引导一步步操作,如若看不清,还可以选择语音播报。
弥合“接入沟”设备易用让老人愿意用
  除了弥合使用过程中的鸿沟,也要弥补接入侧的鸿沟。换而言之,就是让老年人通过简单易用的设备或者App,也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红利。
  当前,上海电信正在广泛推广智慧助老一键通服务,使用非常简单,甚至比拨打固定电话还方便。老人只需要摁一下按键,就能开启所需的亲情通话、一键呼叫、语音广播等功能。比如说,摁一下终端顶部带有“话筒”标识的按键,就会开启“亲情通话”功能,与事先设定好的电话进行通话。对方拨打电话过来,老人摁下“话筒”标识按键,就可以接听。
  另外,智慧安防、“AI安全守护”等产品或服务,无须老人操作,就可提供防护服务。比如“AI安全守护”,通过摄像头将老人的行踪采集后,在云端做实时算法分析,一旦判断老人从正常站立变为倒地,便及时向家人报警。
弥合“知识沟”幸福课堂提升老人数字技能
  线上查账单、缴话费,扫码乘车、取快递,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操作,对许多老年人而言却十分陌生。推动老龄人等数字弱势群体融入数字时代,需要更多人去帮助他们,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和知识,排解数字生活中的种种困扰。
  上海电信从2021年初开始就定期为老年人开设助老微课堂,而后升级至幸福课堂,开课频率由每月一次增加至每周二固定开设。并且,幸福课堂还从营业厅内“走出去”,不定期开进街道、居委、小区和老年大学,帮助不方便到厅听课的老年人等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在弥合“三重鸿沟”的基础上,上海还推出“微站点”,将智慧助老向目标群体的“家门口”延伸。上海正不断进行数字创新与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助力老年人和障碍群体共享全社会数字化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