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特别报道-
3特别报道
  • ·保持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 ·中国版ChatGPT,远吗?

中国版ChatGPT,远吗?

  

时报解读
打造中国“微软+OpenAI”
  周鸿祎(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ChatGPT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起点和强人工智能到来的拐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超越互联网的产业革命到来。
  周鸿祎认为ChatGPT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三点:首先是“微软+Open AI”的产研协同模式,其次是基于开源和众包的开放创新模式,最后是以通用大模型为中心的生态创新模式。
  他建议通过建立大型科技企业+重点科研机构的产研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中国的“微软+Open AI”组合引领大模型技术攻关,并支持设立多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长期开源项目,打造开源众包的开放创新生态。从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度出发,组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协同组合。
  同时,针对多条技术路线以开源模式设立多个国家级长期项目,以大型科技企业+重点科研机构为龙头,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形成多个技术路线的创新生态群。“如果把ChatGPT看作‘能与人类对话’的机器人,那就太‘小儿科’了,它或许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这是周鸿祎在全国两会上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的。
  关注ChatGPT的代表委员不只周鸿祎,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也多次提及ChatGPT。“踢足球都是盘带、射门,但是要做到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王志刚用“踢足球”作为比喻,“ChatGPT在技术进步上,特别是保证算法的实时性与算法质量的有效性上,非常难,这方面OpenAI有它的优势。”
  在ChatGPT刚刚出来的时候,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凌振就“尝鲜”了,“在写英语科技论文的时候,用ChatGPT修改,或者让它生成一些内容,我们再修改。学生们会用ChatGPT写代码,问一些科普知识。”凌振告诉《IT时报》记者,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像翻译、修改文字或者写基础代码等,一些基础性工作它总体可以胜任,但如果遇上带有创新性质的问题,ChatGPT的回答质量一般。
  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兴起、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普及、线上交流的增多等各种因素让ChatGPT迅速火了起来,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ChatGPT被定位为一个通用助手,未来几年内,将在许多方面改变人类生活,包括教育、医药、搜索引擎等。
  如何打造中国的ChatGPT?在周鸿祎看来,关注技术层面创新的同时,更要关注技术突破背后所依赖的创新模式。周鸿祎建议的“创新模式”,就是产研协同组合模式,发挥科研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研究优势,同时发挥大型科技企业在产品化、工程化、场景化、商业化和数据化方面的优势,成为大模型技术攻关和应用的引领龙头。“ChatGPT需要用户不断使用、反馈、修正,能力才可以提升。中国的优势包括互联网公司多、算力好、工程师红利等。”周鸿祎说。
  王志刚表示,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布局,研究也进行了很多年,并且有一些成果,但要达到OpenAI的效果还要拭目以待。
  凌振告诉《IT时报》记者,中国要发展ChatGPT,可以有几种模式。一是自主研发模式,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自主研发ChatGPT,既可以增强中国在AI领域的实力,也有助于保护国家数据安全;二是国际合作模式,可以与其他国家或机构合作,分享ChatGPT研发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可以更快地获得技术成果,也可以减少研发成本和风险;三是商业合作模式,可以与国内外企业合作,这种模式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和经验,把ChatGPT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认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落后,但相较ChatGPT,我国尚未在大规模应用层面实现突破。“目前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思路还不够开阔,ChatGPT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如何把实验室中比较好的技术,快速地推广到实践当中去,让其在更广泛的场景下被大家用起来。”
  王志刚透露,不管国有、民营、大中小微企业,只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来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科技部都会全力支持,而且在权利、机会和规则三个方面平等支持。 (潘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