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 时报要闻-
V1 时报要闻 下载阅读 下一版
1时报要闻
  • ·“避坑指南”,还是“挖坑指南”?

“避坑指南”,还是“挖坑指南”?

视频博主被“充值”,后期、水军套路多,第三方测评变“软广告”

  

IT时报见习记者贾天荣图东方IC
  商品评测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那么就成了“不是广告的广告”;如果通过虚假评测获取商业利益,那么更是涉嫌违法。
  当画面生动、用体验说话的测评类视频风靡各大网络平台,此类视频也成了品牌关注的潜在带货场景,当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所谓“第三方评测”也越来越受到金钱的诱惑,其公正性备受消费者质疑。
野蛮生长的“测评”
  近年来,随着电商蓬勃发展,“先看测评,再买商品”逐渐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测评类内容也因重过程、重体验的形式更具说服力,被消费者视为“避坑指南”,大批“测评”平台和博主应运而生。
  调查显示,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作品,大多为数码家电和美妆护肤;数码家电等具有明确的规格型号及参数标准的产品测评作品可信度较高。
  但一直以来,第三方测评类自媒体在受到追捧的同时,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也饱受质疑。
  因为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缺失,一些测评类自媒体反而踏入错乱的商业模式中,用迷惑性更强的内容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曾经的手机测评“一哥”王自如,就曾因和罗永浩的一场论战被指“收钱办事”,随后淡出了测评界,全网粉丝超过5000万的测评自媒体“老爸评测”,去年遭测评博主“小红花测评”发文,指责其有误导粉丝、隐瞒产品信息、高价卖货的黑幕,随后“老爸评测”将“小红花测评”一纸告上法庭。
  近日,杭州中院判决,“小红花测评”、陶某发布的关于戴可思系列产品评测及“小红花测评”部分直播内容构成商业诋毁,应删除其发布在各大网络平台等渠道上的被诉侵权信息,同时消除影响,赔偿“老爸评测”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0万元。同时,判决驳回“老爸评测”其他诉讼请求。
  但测评类内容仍旧在一片蓝海中野蛮生长,爆火背后难免乱象丛生。近日,中消协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市场上“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比23.4%,准入门槛低。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消协发布的报告中,炮轰“老爸评测”的“小红花测评”测试一款奶片的过程被指存在以偏概全、主观性较强、缺乏有效测评标准的现象。
  中消协对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居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虚假测评。
充值、后期、水军……第三方测评“花样多”
  在某MCN公司从事测评类自媒体代运营工作的陈雪(化名)表示,拥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测评自媒体,确实有可能做到“独立”:“因为他们有着充足的资本,也有着权威检测机构的关系,检测出来的报告也是实打实的数据。”
  “老爸评测”创始人魏文峰也曾在采访中表示,2022年其测评成本高达1000多万元。实际上,“老爸评测”也有自己的赚钱业务,2022年双十一,“老爸商城”交易额破亿元。为了“避嫌”,魏文峰会刻意将卖货电商和评测分离,互不交叉。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测评类自媒体达不到这样的规模,其所谓客观的“测评”,最终的目的也是带货。
  “测评只是一种软广的形式罢了。”一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品牌在做达人宣传时,测评类内容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比如我们这次要投放200条推广,会事先规划好,其中30条剧情类,30条口播类,30条测评类以及其他形式。然后由MCN再分配给各个博主,让他们按照相应的形式,出相应的内容。”
  陈雪也表示,自己从事的美妆类测评是所有产品中“最赚钱”的,一个十几万粉丝量的博主单条抖音测评类内容推广收费在1万元上下。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消费者认知调查中也显示,有超六成以上消费者认为“第三方测评”最适用于美妆护肤,且有近八成消费者在购物前经常会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产品的“第三方测评”,尤其是年龄段在19-39岁的消费者,第三方测评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较大。
  陈雪告诉《IT时报》记者,美妆类测评一般要经过选品、试用效果、确认测评维度来制定内容,消费者最关心的“成分”,一般会通过一些专业App查询,在选品时,除了其关注度,采购成本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
  陈雪坦言,因为送去专业机构检测的成本太高,小体量的测评类账号一般只通过在视频中展示更多的样本或与其他产品比较,从而证明自己的结论可信,而一些商家“充值”后的产品植入,短时间内无法测试实际效果的,则会运用一些“后期”手段达到宣传效果。“如果是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视频内容判断博主有没有被‘充值’。”陈雪直言,测评类自媒体会经常自主选择一些口碑两极分化的产品,或季节性大热的商品来培养信任度,MCN机构也会投入一定的资源去维护点赞、评论的数据。“如果你看到一个自称测评类博主的视频,带了商品链接的‘小黄车’的话,那他一定是广告。”也因为如此,有很多测评博主为了维护“客观”的人设,并不会在视频内挂商品链接,这也让消费者更真假难辨,“他可能刚开始没有接广告,但后来一个月发10条里面8条都是广告,但是只要不挂小黄车,做的模式和之前一样,大家都会觉得他还是在正常的测评。”
  下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