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3 Ultra发布
IT时报记者 范昕茹
4月18日,小米13 Ultra正式发布,作为小米新一代高端旗舰机,小米13 Ultra主打光学影像,追求捕捉生活的人文之光。比起高性能,它的身上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性色彩。
在和徕卡合作一年后,小米彻底将徕卡推向了最前台,用徕卡擅长的光学设计打造影像战略的第二篇章。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告别“数码味”,回归“光学味”。
小米回归“光学味”的第一步是对标相机,强调小米13 Ultra在摄影上的专业性。相比其他机型,小米13 Ultra 最引人瞩目的部分是占据了机身1/3的光学镜头。
这个小米、徕卡共同设计、开发的新一代Summicron镜头,由一个23mm徕卡主摄,一个75mm徕卡长焦镜头,一个12mm徕卡超广角镜头和一个120mm徕卡超长焦镜头组成,全部采用非球面高透镜片。镜头设计采用了“超高阶偶次多项式”,镜片拟合精度达到了纳米级,逼近光学极限。多层镀膜在大幅削弱眩光和鬼影的同时,也帮助镜头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
为了藏纳高度集成的光学镜头,小米13 Ultra在机身设计中进一步借鉴了相机的设计,用一段有坡度的弧线来完成凸起的镜头和机身间的过渡。加之机身本身的皮质质感,叠加小米推出的摄影套装后,小米13 Ultra“相机感”十足。
在专业光学镜头的基础上,小米13 Ultra搭建有专业的光学系统:配备全焦段徕卡光学四摄、全焦段大光圈,主摄搭载一英寸IMX989传感器,可以实现f/1.9或f/4.0的两档可变光圈切换。在小米影像系统的加持下,小米13 Ultra可实现全焦段抓拍、全角度夜景,让画面更细节也更接近“真实”。
如果说徕卡的光学设计给小米13 Ultra提供了优秀的影像学基础,那么“人文影像”就是小米给小米13 Ultra蒙上的滤镜。而“人文影像”本身,也是小米对“光学味”的一大注解。
小米在介绍小米13 Ultra时尤其关注手机成像之外的光晕。而如何让手机用户抓住影像中的人文性,抓住生活中的光晕成为小米13 Ultra在软件层面的设计重心。
为此,小米13 Ultra推出了“专业街拍模式”。“专业街拍模式”以街头摄影师常用的“超焦距”拍摄手法为灵感,通过手机预设对焦点的方式,免去用户对焦过程,从而实现在0.8秒内完成相机的启动和抓拍。
在小米13 Ultra上,小米第一次将“专业原色”设置为手机的默认色彩模式,使用CIE2015色彩空间进行校准,首次在小米生态内实现生态同色。
除了徕卡的光学加成,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仍是小米高端化战略的立身之本。在小米13 Ultra上,自研技术也成为提升手机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例如,小米13 Ultra首次搭载了小米自研的“环形冷泵”散热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手机的等效热导率达到了传统VC的三倍以上,帮助用户实现稳定、不掉帧的4K 60fps视频录制。同时,小米13 Ultra内置有小米自研澎湃P2智能快充芯片和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可支持应急续航模式,在仅剩1%电量时,额外待机60分钟,或通话12分钟。
在屏幕端,小米13 Ultra配备了6.7英寸专业2K超色准屏幕,在发光效率、可视角度、最大亮度等多项指标上实现了对E6屏幕的实力超越,峰值亮度最高可达2600nit。
小米13 Ultra 12GB+256GB售价5999元,比前代便宜了500元。16GB+512GB售价6499元,16GB+1TB售价7299元,有黑色、白色、橄榄绿三种颜色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