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专题报道-
7专题报道
  • ·政企篇“数字”之光照进未来

政企篇“数字”之光照进未来

  

上海正在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城市治理需要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在这背后,需要有更灵活、更智能的响应和承载能力。当下,云和网正从过去的独立走向融合,各行各业从“上网”纷纷演进到“上云”。从“千家万户”到“千行百业”,数字能力再次在城市中蔓延和升华,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一个个标杆场景和创新项目喷涌而出,不断推动数字上海的全面升级。
一片云,带来的“嬗变”
  云边协同、端云一体的全球云网资源布局、获评“2022央企十大超级工程”的算力分发网络息壤……这一系列成果是在此前举行的中国品牌日上,中国电信天翼云展示的在云计算领域的创新成果。
  目前,天翼云已完成“2+4+31+X+O”的算力布局,“一城一池”覆盖超过240个地市级城市,并将快速覆盖到所有地级市和重要的县级市,边缘算力节点超过800个,为用户提供高效集约、超低时延分布式云服务,并在一些工业园区,结合5G应用,建设了用户级的云池。
  2022年,天翼云完成了一系列“嬗变”,成为全球第一的运营商云,位居中国公有云第一阵营和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位置。
  作为“国云”,天翼云已经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
  部署在天翼云上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云”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军说:“‘上证云’通过打造云链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实现了证券行业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领先、稳定可靠、安全合规的云计算服务。这朵云将为全国金融机构提供技术领先、稳定可靠、安全合规的云计算服务,成为证券行业的数字新基建。”
  在交通物流行业,通过提供“量身定制”的双活容灾解决方案,天翼云为“百年央企”招商局打造交通物流领域专属公有云,助力招商局提高业务稳定性与连续性;在能源行业,天翼云以服务化方式为胜利油田建设高性能计算集群,有力提升了石油勘探效率,实现油气勘探的降本增效;在互联网行业,天翼云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为喜马拉雅AI推理平台提供源源不断低延时、高性能算力集群,推动以音频为特色的“耳朵经济”,让声音和知识像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随取随用。
  以上海互联网公司喜马拉雅为例,这是天翼云升级4.0后,上海电信首次与头部互联网公司大规模合作。对于喜马拉雅来说,即便是原生的互联网公司,同样需要数字化能为自己带来第二次增长,而上云则是必经之路。此前,喜马拉雅采用的是传统IDC模式,机房托管在上海电信,但经过10年的不断耗损,服务器等各种IT设备逐步老化,不仅性能不足,更无法满足AI对算力弹性扩容的需求,但如果全部更新,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2022年,喜马拉雅完成了云原生架构改造,弹性业务“从IDC上云”迫在眉睫,“同龄”的天翼云出现在喜马拉雅视野里。0.093ms、0.093ms、0.090ms、0.089ms……一连串无可挑剔的数据意味着,从喜马拉雅本地IDC服务器到天翼云端高速链路的时延不到0.1ms,即不到万分之一秒。
  近一年来,天翼云秀起“国云肌肉”,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动行业一起“上云”。
一张网,擦出的“火花”
  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上海从政府到企业都在致力于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无论是学校、医院还是企业,一张千兆光网点亮了数字化转型的路。
  徐汇中学是上海的一所“全光学校”,在上海电信的助力下,徐汇中学构建一张“5G+ WiFi6+全光网”的高带宽、高可靠、高融合的校园网络。在校园外,师生可以通过5G专网,随时随地进行线上教育教学;在校园内,“5G+全光网络”这一强强组合能更好满足智慧校园、智慧教室、互联网访问等场景需求,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便利,也推进学生线上线下融合学习。
  一直以来,医院的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网络孤岛、资源失衡现象,也存在网络安全风险。在上海电信的支持下,华山医院采用全光网络和5G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医疗向移动化、远程化、智能化创新发展。全光网络具备超宽特性,支持万兆接入、千兆入室,未来可平滑升级50G,超高带宽支持CT影像秒级上传和下载。
  对于从事金融期货交易的企业来说,高频交易是必备的盈利手段之一。尤其是国际市场上,高频交易是惊心动魄的,有时候相差0.1毫秒,获利机会转瞬而逝。数据显示,在美国,证券公司利用低时延策略进行的高频交易额占整体的50%以上,每年获得数百亿美金利润,期货市场中的高频交易额也占30%以上。
  因此,金融企业对于低时延专线的要求非常高。通过新一代金融低时延专线服务,上海的不少金融企业感受到了专线对于交易的重要性。据了解,该低时延专线指标为:本地极致低时延金融专线,5公里范围约为40微秒;长途低时延金融专线,上海—东莞约为17毫秒;国际低时延金融专线,上海—芝加哥约为137毫秒,能很好地满足金融企业在时延上分秒必争的“严苛要求”。
  除了金融行业,和5G能擦出火花的还有工业领域。
  在宝钢,利用5G技术对冷轧厂酸洗车间进行视觉缺陷检测改造,改进了传统人工肉眼方式检查效率低、漏检率高的问题,每年可减少钢板质检人工开支60%以上,单产线钢板麻点检测率从81%提升到96%;在振华重工,通过上海电信5G技术,实现了厂内物流数字化转型样板工程,由单纯的车辆调度,逐步过渡到现在的万物互联,实现了生产资源的智慧统筹……
  在上海,有一家化工企业,想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根据他们的改造方案,工期需要1—2个月,但这家企业每年可以停工进行改造的时间窗口只有15天。
  在“十四五”规划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是数字经济领域的八大指标之一,规划指出,要在5年时间将普及率从14.7%提升到45%。在业内人士看来,业务场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规模应用的主要难点,工业数据的爆发式增长需要新的数据管理工具,企业智能化决策需要新的应用创新载体。
一个数,释放的价值
  当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数据和算力需求呈现循环增强的状态。
  百度此前发布了百度文心大模型,百度智能云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吴丹用人类学习历程比喻来介绍百度文心大模型。她说,文心大模型构建初期就如同小学到高中的“通识教育”,需要不断地吸收百度中的数据、视频、文本等海量知识;而智能对话、人脸识别、智能创作等功能就相当于大学的“专业教育”,主要吸收与AI任务有关的少量知识。“ChatGPT-2到ChatGPT-3看似只是数字升级,但背后需要更多的数据、更多的训练以及更强大的算力。”华为昇腾大模型首席专家赵英俊表示,算力才是驱动AI发展的动力,这就意味着,千亿大模型训练对AI算力、集群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未来,所有企业都会成为数字企业,如果现在还不是数字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主任傅春说。
  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认为,建设一个数据要素市场,不是建一个机构,而是建设一种生态,数商未来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围绕着繁荣数商业态,上海也正在做一系列布局。
  在数据的赋能下,更多数字化产业应运而生。
  依托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海浦东正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数据要素产业核心区,数商加速汇聚,数据产业发展生态逐步形成。日前,《张江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发,以上海数据交易所为核心抓手,统筹联动张江科学城范围内浦东软件园、陆家嘴数智天地、张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数据要素功能平台和产业园区,打造“一核三园两港”空间布局,构建数据要素产业发展闭环和开放生态。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表示,今年一季度,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达到1.26亿,超过去年一年的数据产品交易额。“虽然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进程可能仍参差不齐,但是趋势已经进入数据、算法加算力的新征程。数据作为新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在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根据《三年行动方案》描画的产业蓝图,到2025年,张江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市乃至全国数据流通交易最活跃、数商企业集中度最高、数据产业发展生态最优的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25年,数据要素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2022年,上海市政府出台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25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到要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数据显示,上海已累计建成100个市级智能工厂、3个国家级标杆工厂、8个国家级示范工厂,培育10余家产值超10亿元人民币的智能系统集成商,49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计划到2025年,上海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