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 时报要闻-
V1 时报要闻 下载阅读 下一版
1时报要闻
  • ·这届毕业生就业挑战有点大
  • ·科技霞光照耀浦江

近半数还没拿到offer 本科生求职竟最尴尬

这届毕业生就业挑战有点大

  

IT时报记者孙妍图东方IC
  裸辞后考公的范伟文,四次失利没能成功“上岸”,本以为找到一份国家机关外包公司的工作也算“半上岸”,没想到刚稳定半年又被拖欠2个月工资,无奈之下,他盘算着待到7月,若工资仍无法正常发放,只能再找下一份工作。
  但范伟文还没意识到,即将到来的7月,“待业族”将与应届毕业生相遇,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比2022届增长82万人,创历史新高。据智联招聘数据,2023届毕业生只有50.4%已拿到offer。
本科生求职竟最尴尬
  临近毕业季,潘华比毕业生们更焦虑,他负责某一本高校新闻系就业工作,访企拓岗成为他的工作焦点,“2023年6月毕业的学生,目前拿到offer的只有20%左右。”潘华无奈地说道,除了医学院以外,其他学院的就业率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20.4%,这也是24岁以下青年失业率首破20%,这一数据更多体现的是低学历人群。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6~24岁人口剔除在读生后,青年求职中低学历占比达七成。随着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聚集最多青年就业人员的行业复苏,这一群体的就业形势正在慢慢好转。
  智联招聘《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本科生的求职进展不佳,只有47.5%的2023届应届毕业本科生获得offer,低于硕博生的56.7%和大专生的54.4%。
  本科生为什么会成为求职市场最尴尬的存在?从客观来说,白领岗位更青睐高学历人才,而蓝领岗位更偏好技术型毕业生;从主观来说,大多本科毕业生不具有且不愿意接受实用技术型岗位,只能与更高学历毕业生竞争。
  2022年,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本科学历已不再是“香饽饽”。
  今年,肖丽也成为了两亿分之一,她是上海排名前五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在参加毕业去向分享班会前,她根本就不相信4月从上海某高校内部会议流出的数据,上海高校2023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都很低。“我们班一半同学70多人选择勇闯求职市场,只有6人拿到了offer,考研保研比率达到了40%。”参加完班会后,她重新审视了之前流传的数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此前,肖丽已经在上海求职市场里到处碰壁,最震撼她的是,上海某小型律所HR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由于求职者供大于需,律所目前只招清华、北大的应届毕业生。抱着“慢就业”的念头回到浙江老家,她十分理想化地畅想着未来:“本想当45度青年,回小城市开个咖啡店,卷不动也不躺平。”但她父母并不支持她创业开小店,没了“天使投资人”就先求职攒钱,没想到现实又给了她重重一击。
  在房地产、教育等行业需求退坡后,小城市的就业空间也变得十分狭窄,她绝大多数高中同学都挤破脑袋想进当地国企和事业单位。三年前,肖丽父亲所在的城投集团还招收大专毕业生,去年已经将学历门槛提高到研究生。
  跟肖丽一样回三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以至于三线以下城市求职增幅最高。《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数据显示,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外,最热门的仍是杭州、南京、成都、苏州等新一线城市。
毕业的尽头是考研和考公
  蒋凯已经准备好“二战”,第一次考研失利后,他母亲甚至陪着社恐的他去招聘会面试。“面试官你别看我们家蒋凯不善言辞,但他干活是十分稳重的”,听到母亲说这句话时,蒋凯心里十分难过。
  在招聘会上,国企摊位前的求职者总是络绎不绝,也只有国企是只收简历不面试的,绝大多数民企都是现场面试。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国企竟然重新成为毕业生首选,2023届应届毕业生有46.7%想进国有企业。
  裸辞后四次考公失利的范伟文,已经对工资正常发放不抱太大希望,他也没有勇气再次裸辞,这几日准备海投简历,不过他的下一个求职意向仍是国有企业。
  蒋凯们和范伟文们相遇在今年求稳的求职市场。
  朱萍是广东某普通一本高校中文系的教务员,在她看来,中文系的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文科生比理工科的就业道路更窄,“毕业的尽头就是考研、考公,学生一入学就各种卷,考教师资格证、参加项目和竞赛等,现在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反倒成了少数派,考研失利的还会选择再战。”在她看来,00后毕业生是迷茫而清醒的。
  本科生求职成功率其实是有很明显的高低排序的,普通一本比双一流、专科院校劣势,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比普通一本更为劣势。在选择是否继续深造时,“文转码”成为新现象,从智联招聘的调查来看,非数字专业毕业生有14.9%选择转向数字类专业,而67%表示感兴趣但缺乏基础无法胜任。
  下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