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4 新闻产业-
4新闻产业
  • ·抛开私心 做真正的大科普
  • ·科技霞光照耀浦江

抛开私心 做真正的大科普

  

记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特等奖张文宏团队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出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及其团队的“新冠疫情下的全民抗疫与健康生活科普”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特等奖。
消除疫情带来的恐惧
  3年前,新冠疫情出现没多久,2020年1月17日,世卫组织发布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这是世卫组织发布的第一个有关新冠病毒的指南。几乎是指南发布的第一时间,张文宏就组织团队将文章翻译成中文,发布时,已是凌晨。
  没想到,这篇文章当天的阅读量就已经超过了300万。而在疫情前,“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单篇阅读量很少有过10万的。1月18日,世卫组织发布《大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华山感染”又是第一时间翻译转发。文章发出后,6小时阅读量就高达1550万。
  做科普带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励着整个团队不断向前。疫情期间,正是感染科最忙的时候。团队里每个人不仅要忙工作,还得抽出时间来做科普,十分辛苦。但当时,疫情来势汹汹,民众对疫情还不了解,所有人陷在对未知的恐惧之中,张文宏和团队必须迅速行动,把最新、最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传递出去。“这时候最恐惧的不是我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更加恐惧的是民众,”张文宏说,“我们得把正确的声音传递出去,不能真理还没出来,谣言已经满世界跑了。”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阮巧玲清楚记得,那段时间,为了及时把文章发出去,团队成员大多只能利用休息时间编稿子、发稿子。“最夸张的一次是在凌晨3点多,”她说,“有时候排版都是在地铁上完成的,所以我们很多文章的发布时间都是在凌晨。”
沟通的重要性不亚于救治
  “现在不仅仅是医生一个人在战斗,那肯定完蛋,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最好的药就是免疫力”“你觉得很闷吗?病毒也被你闷死了”等金句,也让张文宏成了“网红”。经由“华山感染”公众号这个窗口,30多篇原创文章及时将疫情走向、防控政策传递了出去,也让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等晦涩难懂的疫情知识成为人人都懂的防疫术语。
  都说趁热打铁,2020年,张文宏带领团队将关于新冠COVID-19研究进展与防治知识编成了《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随后,该书籍被翻译成18国语言版本,被分发到世界各地,将新冠相关的知识带到世界各地。为了扩大科普范围,张文宏和团队将版税又换成书籍,赠送给边远地区的医务工作者,把声音传得更远。
  2021年,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还手书感谢信寄给张文宏,感谢他在危急时刻的科学普及。当时,疫情全球肆虐,也割断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许多身在国内的父母,十分忧心远在国外的儿女。受我国驻外使馆的邀请,张文宏频频现身,与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视频连线,和他们科普防疫知识,讲解正确的应对之策。他的出现,压下了海外华侨、留学生心中的恐惧,也熨平了国内父母的焦虑和忧心。“我始终相信,我们跟民众之间透明、科学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张文宏说,“其重要性其实不亚于我们对一线病患的救治。”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