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门头沟!逆流而上的他们
上海电信应急通信局千里驰援京津冀洪水重灾区
8月5日中午,被山洪冲垮的路面阻断了保障分队进京的路程
8月7日下午,保障队员为大柳村村民开通4G基站,在持续断网数天以后,村民围着基站车,向外拨通了受灾后的第一通电话
IT时报记者潘少颖
三伏天里,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强降雨没有停歇,那突破历史的降水量,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天气地图上画出了一大片赤红色。于是,一个个平时并不为人所知的名字屡屡出现:北京门头沟、河北涿州……
坐在救生艇上的市民,漂在水面上的快递和杂物,不时从山上滚落的碎石和泥土,穿梭在齐腰深水里的救援队员……
通信,是救灾过程中的生命线,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北京门头沟、河北涿州等受灾严重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通信中断和受损。为了保证当地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上海电信应急通信局成立局防台抗汛通信保障专班,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高效的措施,做好防汛救灾通信保障工作。
8月3日起,应急局选派精兵强将紧急驰援京津冀重点区域,连续派出3批4支队伍共8名保障队员,分别前往北京门头沟、天津大港、河北涿州,开启了奔袭千里的“通信救援”,守住通信防线。
除了奔赴现场进行抗洪救灾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应急局还承接了京津冀等地远程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刘行应急通信保障基地7×24跨域支撑防汛一线,为赶赴京津冀抗洪通信保障的中国电信各省保障队伍提供“卫星+地面”中继支撑。
没有通信,一座座受灾村庄都将成为“孤岛”,救灾等不了,老百姓等不了,电信人更等不了。幸好,有这样一群人逆流而上,坚守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守护一方网络畅通。
开通了网络,村民们依依不舍
目的地:河北涿州
洪水淹没了马路,水位已逼近树梢,接近道路指示牌,居民们站在高处等待救援。受连续强降雨和上游洪水过境的影响,河北涿州淹成了“海”,抗洪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当雨逐渐停止,洪水慢慢退去,路上露出了厚重的淤泥。
22小时,从凌晨驶向深夜
8月5日22:00,上海渐渐安静,而应急局却灯火通明,保障队员陈海汇和董良以及其他同事正在进行设备测试、基站车检测等,他们刚刚接到通知要火速驰援涿州。经过3个小时的准备,8月6日1:23,万籁俱寂中,陈海汇和董良驾驶着一辆小型应急基站车向涿州方向驶去。高速公路一路畅通,途经南通时,已经过了4:00,俩人找了家酒店小憩一会,4个小时之后,他们又出发了。
路上时不时飘点小雨,从凌晨到白天,从白天到深夜,8月6日23:30,经过23个小时的疾驰,陈海汇和董良抵达涿州。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们有点吃惊:积水已经退去,但到处都是淤泥,没有生活用水,也没有供电,电信营业厅里住满了各省市前来支援的人。
陈海汇和董良到附近的固安镇落脚,疲惫不堪的俩人终于睡了个整觉。
第二天一早,陈海汇和董良去码头镇进行通信保障。从固安镇到码头镇25公里路,却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经常碰到路断了,或者有积水开不过去,需要绕路。”陈海汇说,马路两边随处可见被洪水冲垮的墙壁、倒塌的房屋、泡水车。
终于到了码头镇,陈海汇和董良立即开展工作,配合另外一家电信省公司的无人机进行联调,开通卫星中继链路。
大柳村终于有信号了
中午时分,陈海汇和董良再次接到紧急任务,要求为10公里外的涿州市刁窝镇大柳村开展现场网络支撑。简单吃了点干粮后,他们立即赶往大柳村,进村的路上,一路上都是当地受灾的群众以及各种救灾物资,从外面也可以看到,村民的家中还堆着厚厚的淤泥,可见受灾有多严重。
大柳村的通信环境远比俩人想象的更为糟糕,自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以后,大柳村就一直处于断网状态,几乎无法接打电话,村里的人对通话和网络急切地渴望。
带着“中国电信”标志的基站车很快吸引了村民的注意,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陈海汇和董良熟练地操作起来,半个小时左右,4G基站车就开通了,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村子,为救灾指挥人员和村民提供通信保障。
“我安全着,放心吧!”
“有信号了,终于接通了。”
耳边传来村民们打电话的声音,这个场景让陈海汇和董良不禁有些感动。此时此刻,能听到亲人的声音,对受灾村民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18:00多,陈海汇和董良又接到通知转战另一个保障点位,要离开的时候,村民们都依依不舍,询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再来”。
结束一天的保障,回到固安镇,已经过了21:00,俩人好不容易找到只剩一个床位的小旅店,他们一个睡床上,一个打地铺,晚饭也没吃,凑合着过了一个晚上。
衣上起盐花靴上沾淤泥
第二天,8月8日,陈海汇和董良接到的任务是继续到码头镇配合无人机联调。30多度的天气非常闷热,一整天在室外,热得午饭也没有胃口吃,俩人就吃了点瓜垫垫肚子。“几乎一天不用上厕所。”陈海汇打趣地说。
8月9日的工作就是8月8日的“翻版”,俩人在河北涿州中关村和谷创新产业园内为清淤工作开展通信保障。这个产业园区内的楼房里堆积着厚厚的淤泥,墙上留着1米深的水迹,武警战士正在忙碌地清淤。基站车因为要对准卫星,不能停在树荫下,只能停在太阳底下,当地天气预报是33摄氏度,实际在室外体感更加炎热。但俩人一直监测着网络信号数据,确保通信正常。
每天的保障工作结束,回到旅店,俩人的工作服上都有一层白白的盐花,脚上的靴子也沾满了厚厚的淤泥。刷靴子,洗衣服,有时第二天,衣服还没干,但俩人照穿不误,开始新一天的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