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9 时报独家-
9时报独家
  • ·一路坎坷

一路坎坷

一路胆战心惊

8月6日下午14点,保障队员历经70小时抵达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通过系留式无人机为受灾地区提供4G信号覆盖

8月7日下午,保障队员在河北涿州市刁窝镇大柳村开展现场网络支撑,有效解决当地断网问题

8月6日上午,保障队员赶往天津大港太平镇防洪抢险现场指挥部,一个小时内快速完成4G基站车开通工作

8月9日上午,保障队员在河北涿州新发地大石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开通4G基站车

  

目的地:北京门头沟
  门头沟,在这次暴雨中,成为焦点。在此之前,作为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区的“存在感”并不强。这次连续的极端强降雨,使门头沟河湖水位暴涨,多处区域遭遇险情,并诱发山洪,这里,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70小时行驶1800公里
  要形容应急局4名队员前往北京门头沟的保障历程,可谓“坎坷”。8月3日中午,保障队员吴寓希、周天慈、管超和姚海波接到了保障命令,他们要去的目的地原定是涿州。
  系留无人机、便携式基站、4G基站车……带上全类型应急通信装备,4位保障队员开着一大一小两辆车出发了。
  一开始还算顺利,8月4日下午,在疾驰1000公里之后,保障队伍到达了距离涿州市仅有几十公里的牛驼服务区,此时,他们接到命令,要转战急需应急通信保障的北京门头沟区。
  从牛驼服务区到门头沟有一段几十公里的山路,且路况不佳,出于安全考虑,保障队员就地休整。当天是管超的34岁生日,尽管已是8月4日深夜,尽管周边只有一个小便利店,尽管没有蜡烛,但大家还是买了小糕点,把前车盖当餐桌,唱起了《生日快乐》,这是一个让管超难忘的生日,也是此次保障过程中的温馨一刻。
  8月5日早上,保障队员踏上了进京的路程,越往北走,被特大暴雨肆虐过的痕迹越发明显,上涨的河道、山体滚落的巨石、凹陷的路面……这一切令几位年轻的保障队员胆战心惊。驾驶员小心翼翼,副驾驶上的保障队员则一边看导航,一边观察路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前进。
  在距离门头沟仅83公里的地方,一处被山洪冲垮的路面阻断了保障队员进京的路程,“旁边有座桥梁,小车可以通过,但大车车身过重,我们决定绕路。”吴寓希说,这一绕就绕了个大圈,重返山路绕出北京,绕过河北、山西再次进京。
  直至8月6日13:30,在行驶了1800公里、超过70个小时之后,终于到达了门头沟。
无人机飞在门头沟
  斋堂镇镇政府是保障队员到门头沟的第一站,这里地势高,有大广场,有不少当地居民和武警官兵在此。但因为暴雨影响,这里的通信网络不太好。
  保障队员们来不及洗去一路风尘,就开通起信号,很快,当地居民都围拢到基站车边上,期待网络畅通的那一刻。
  这一路保障队员还携带了系留式无人机,不久前,这台无人机在福建抗击“杜苏芮”通信保障中也发挥过作用,这次,又来到了门头沟。
  “携带着小基站的无人机是一个‘空中通信兵’,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当高度到达200米时,信号可覆盖的范围半径可达3公里,在人车无法进入的地方发挥作用。”吴寓希说。
  通过KALTE便携式基站作为传输,把信号传输给无人机,经过一番调试后,无人机缓缓飞上天空,有力地支撑了现场抢险救灾和指挥调度。当地居民好奇地看着无人机,发出阵阵欢呼。
  18:30,保障团队接到任务,要为附近一支部队提供通信保障,考虑到途径的路太窄,大车不好走,吴寓希和周天慈开着小车前往部队进行保障。
  半个多小时后的一场暴雨让路面泥泞不堪,在结束保障任务后,原本计划下山住宿的保障队员只能停留在当地,在车里坐了一个晚上,浑身酸痛。
被淤泥包围的车
  8月7日,保障队员又接到命令,第二天要奔赴涿州。此次去涿州的路顺利多了,8月8日15:00左右,保障队员到达了涿州。
  新发地批发市场是保障队员的第一站,那里有很多武警在清淤,他们用铲子铲淤泥,用叉车叉出泡水车,清运垃圾,辛苦地忙碌着,那里也有很多商户,人比较多,但信号不好,要进行信号补强工作。
  半个小时左右,保障队员们开通了4G基站车,现场信号立即好了很多。“没想到淤泥那么厚,车被淤泥包围了,我穿着套鞋下车,淤泥没过了脚踝。”吴寓希说,每次上下车都要把套鞋放在车外,以免淤泥弄脏车内。
  当天的保障一直持续到18:00多。第二天7:30,吴寓希和同事们早早地开车又来到了新发地,这一值守又守到了18:00多,等回到驻地已经快20:00了。“接下去,我们应该会继续守在这里,为清淤工作提供通信保障。”与时间赛跑应对泄洪大考
目的地:天津大港
  8月1日永定河洪水抵津,4日大清河洪水抵津……“九河下梢”的天津,承担着重要的洪水下泄任务,150多公里的渤海岸线上,分布着永定新河、海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等多条河流的入海口,截至记者发稿,天津泄洪工作仍在持续。
距离泄洪点位不到10米
  8月5日0:55,又是一个子夜时分,从应急局缓缓驶出一辆小型基站车,保障队员李斌和徐亦忱带着1套KA高通量卫星小站和2部天通手机等应急通信装备前往天津大港。1100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20个小时。一路上一会晴天,一会暴雨,一会乌云密布,阴晴不定,但在两位保障队员心里,及时安全抵达是最重要的。
  子牙新河是天津重要的下泄河道,受上流洪水过境影响,水位正持续上涨,根据预计,洪峰会在8月8日到达,当时的防汛形势非常紧张。
  到达的那天晚上,李斌和徐亦忱在大港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赶往天津大港太平镇防洪抢险现场指挥部。指挥部就在子牙新河的北岸,这是一个像集装箱一样的房子,离子牙新河不到10米,这里地势比较高,较低的南岸已经垒起了高高的沙袋,子牙新河的水位正在慢慢上涨,附近部分田地已经被淹,洪峰迫近的气氛尤其明显。
  李斌和徐亦忱在一个小时内就快速完成了4G基站车开通测试工作,将应急通信保障力量提前部署在指挥泄洪区村民转移安置的重要地点,确保洪峰通过时指挥部通信畅通。在一切工作完成后,李斌和徐亦忱回到大港电信待命。
  好在,最终这次洪峰并没有如期到来。
为武警提供满格信号
  8月9日中午,正在大港电信待命的李斌和徐亦忱接到新命令,要立即赶赴100公里开外的天津静海,那里有一个点位,武警正在筑沙袋,需要进行通信保障。李斌和徐亦忱立即赶往指挥部开车,随即直奔静海。
  在驾驶了一个半小时后,两人终于到达目的地。这个点位也在子牙新河边,武警们正忙着筑沙袋,以防洪峰通过。李斌和徐亦忱也忙碌起来,开通了基站车,为忙碌着的武警官兵提供满格的网络信号。
  与洪峰赛跑,时间就是生命,通信网络的畅通可以为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人们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这是一场“硬仗”,抗洪抢险现场筑起了坚固的防洪堤坝,也织起了坚韧不拔的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