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博“@平安北京房山”发布,近日,网传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一河道内出现碎金,附近居民前往淘金。房山警方查明,隗某某(男,26岁)为提升个人社交账号热度,网购黄铜颗粒于9月1日在周口店地区一河道内抛撒,并在河边以“收购黄金”为噱头,吸引附近部分居民前往捡拾。现场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社会关注。隗某某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已被房山警方刑事立案侦查。
《钱江晚报》评论员表示,做这种事,主要原因是“流量驱使”,流量的背后是利益。不少人自以为拥有了流量,就拥有了一切,这是相当畸形和可笑的,很容易被流量反噬。
类似奇葩事件层出不穷,轮番上演。此前,“女子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女子输液被陌生男子拔针扎进水桶”等视频,都被证明是假的。
这些网络闹剧肆无忌惮,也不乏客观因素。例如,平台仍有审核漏洞,对一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虚假视频,缺乏更精准的捕捉力;受众对虚假消息的抵抗力、免疫力弱,媒介素养不高,容易“一击就倒”。与此同时,也确实有一些虚假视频或软谣言隐蔽性较强、很难被察觉,这都加大了治理难度。
当前,有关部门加大对“流量至上”的自媒体乱象整治力度,确实有效,尤其是对不少拥有成百上千万粉丝的网红编造虚假消息等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商量余地,直接封禁。
这是在向社会释放信号:无论有多少粉丝,只要触碰底线,就是“零容忍”。这传递的是一种坚定态度,更是一种极大的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