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匠”选树活动——
数字化通道,引来时代工匠
IT时报记者毛宇
随着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进入纵深化“关键期”,越来越多的工匠先锋投身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巨浪中。
11月12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选树活动落下帷幕,24名在经济、科技、医疗、通信等领域的数字菁英展示了数字化解决方案与产品。最终,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余芳强、上海电信吴强、上海杉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葛冬冬等10位候选人获得一等奖。
本次“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共计有860余人报名,参赛人员覆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汽车制造等各个领域。
“这项活动已经成为激发城市各领域数字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平台。”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葛东波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上海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更多上海数字化转型优秀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竞相涌现。
在实打实的竞技对垒中,选树工匠人才,提升职工素质,让“智慧工匠”成为城市数字化领域高层次人才的代名词,让“智慧工匠”成为推动上海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是活动秉持八年的初心。
今年是新一轮选树活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第一年,选树活动重点围绕构建“2+(3+6)+(4+5)”现代产业体系,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方向,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四大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涵盖了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方方面面。
参加决赛的24位选手中,既有专注信息技术和模式创新的大拿,又有致力于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者;既有国有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又有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技术人才……体现了“智慧工匠”选树活动的影响力、创新力和生命力。
在BMC、prenatal Diagnosi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并取得国内、国际授权发明专利27项的张春雷,在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感染、产前筛查、辅助生殖、遗传等应用方向的分子诊断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的张秀深耕民航领域十多年,曾为国内多家C919承制单位提供软件适航标准培训和体系建设。如今加入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正着力推进国产高安全软件开发工具REDACE从核电到航空领域的转型,打造国内首个软件开发工具鉴定研发流程。目前REDACE已在国内10余台核电机组中成功地生成安全级代码近5000万行。
用“匠人之心”,牢筑智慧底座
用最新的技术推进城市建设、用最诚挚的匠心筑牢城市安全底座,这是“智慧工匠”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余芳强专注搭建建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运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支撑两者间跨阶段、跨系统的数据融合与智慧建造。他带领团队首创的工地远程智慧监管技术,实现工地全域感知监控,利用5G技术实现全国各地监控视频存储至集团总部;研发的AI算法能够智能识别工人未戴安全帽、抽烟等违规行为,有效提高工地安全管控水平;运用低碳运维技术对空调和照明等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实现一房一策精细化控制,能耗节约超10%。
安防方面,余芳强基于BIM和视频监控的虚实融合技术,达到室内亚米级无感的人员识别和定位追踪,支持公共场所丢失孩童等特殊人员的快速寻找,极大提高了城市应急响应效率。余芳强大量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成果也为企业带来了超千万级别的数字化合同,实现了业务数字化,也为建筑业打造了全新服务新模式。
有着25年工作经验的吴强就职于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部,他在5G、AI、大数据和云等多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参与了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可信时空网关键技术及大众规模化应用,这是科技部第一个“5G+北斗”两个国家战略融合项目。他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发明专利11项,上海市、省部级、电信级等各级奖项数十项,核心期刊论文5篇。
吴强首创的5G自制节能技术,在节能同时确保用户感知,该技术是由5G+AI预测引擎等多引擎构建的集成系统,预测准确率高达96.03%。它将节能数据和感知数据融入一个神经网络,同时设置奖惩公平算法。吴强表示,5G自制节能系统首先在上海电信规模应用,年化节电0.5亿度,节约运营成本1亿元。目前市场预测全国有300万5G基站,如应用该技术,可达到年化节电60亿度,节约运营成本将达128亿元。
注重知识深度与知识广度的融合,是当天24位参赛选手的共同特质。在专业领域务实专精,成为领域专家。碰到学术及实践瓶颈时,不放弃、勇探索,是他们熠熠生辉的品质,不断完善知识体系,融合创新科技产品,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上海乃至全国的数字化转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