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9 聚焦DTEC-
9聚焦DTEC
  • ·从城市防护罩到每个细胞“见微”知安全

从城市防护罩到每个细胞“见微”知安全

中国电信构建大模型安全体系 为城市架起一道看不见的生命线

  

IT时报记者孙妍
  近年来,我国成为最大的网络攻击受害者之一,随着AIGC(生成式AI)兴起,安全攻防战升级,大模型本身需要建立安全保护屏障,让“万物”接入大模型时,皆可安全可控。同时,大模型可以重塑安全产品,为千行百业筑起更智能、更牢固的安全屏障。
  “安全,是大模型落地应用的重要条件。”在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提到,要在云网安全的基础上,重点从底座安全、模型安全及数据安全三个方面,构建大模型的安全体系:一是底座安全可信,通过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分布式云,以及云堤大网安全监测和治理,构建高可靠的训推集群;二是模型安全可管,通过大模型接入测评和训练语料内容测评,确保大模型开发部署的安全;三是数据安全可控,通过数据安全管控系统,帮助企业提升敏感数据保护、不良内容过滤等能力。
大模型重塑安全云网告警压缩率超99%
  中国电信运营着规模巨大的云网基础设施,每天都会收到百万以上的安全告警,包括常规攻击、针对性APT攻击等,这一“告警疲劳”问题带来巨大挑战。在对如此庞大的云网基础设施平台做体检或面对复杂的安全事件之时,需要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对入侵流量和行为进行深入研判与分析,这也造成安全专家紧缺的问题。
  在2023年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安全公司发布见微安全大模型,经过大模型的过滤聚合处理,云网告警压缩率达到99.2%以上,大模型不仅可以从海量日志里筛选出真正的安全风险,还可深入每条流量数据,理解和分析告警,这极大地缓解了中国电信面临的安全效率挑战。
  算法、算力和数据是大模型的三驾马车。如果数据无法刻画真实场景,再好的算法也是枉然。安全行业的大模型更需要准确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因此,中国电信安全公司联合生态伙伴共建了高质量数据集。
  “优质数据对大模型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了大模型发展的天花板。”中国电信安全公司副总经理张晖在接受《IT时报》采访时说道,电信有万亿级别的安全数据,也有全网范围内较为全面的IP画像库:首先,电信是网络运营商,每天积累着海量的网络攻击数据;其次,电信也是云商,天翼云平台上也会积累大量的攻击数据,这些是天然的云网内生数据;同时,中国电信在监测处置内部安全事件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场景和数据。
  见微安全大模型主要切入事前预防和事后防御两大场景,在前置预防体系里,大模型可以检测云网基础设施上的资产运行得健不健康,见微不仅支持15种以上渗透工具的个性化调度,还能智能地进行编写专业注入脚本,实现渗透测试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跃迁。在事后处理中,大模型可以从百万级日志中筛选值得关注的攻击事件,这就是日志降噪。
  大模型要处理复杂问题,还要与其他产品拉通。见微安全大模型不仅能独立运作,还能与中国电信其他安全产品和服务无缝集成,大大优化资源利用、降低成本。
AI渗入城市细胞城市架起安全生命线
  网络安全关乎10亿多网民的上网安全,但更大范围的安全,是城市、家园、家庭的安全。当数字化、智能化渗透进城市的毛细血管时,我们的安全防护屏障也要升级,为城市架起一道看不见的安全生命线。
  安全无小事,今年以来,见诸报端的重大安全事故常由燃气爆炸引起。中国燃气协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共收集到媒体报道的国内燃气事故802起,造成66人死亡。
  在今年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上,电信运营商不仅要保障比赛场馆的网络畅通,接受10万人同时上网的极限挑战,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城市安全护航。走进金卡智能集团的5G未来工厂,可以看到亚运会场馆及周边的燃气监控状态;走进绍兴柯桥区的一家咖啡馆,可以看到后厨瓶装燃气旁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仅燃气这一个城市细胞,就形成了一张从端到云的安全防护罩。
  在数字科技生态展上,“燃气卫士”便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是深耕公共安全领域18年的辰安科技,依托中国电信云网融合技术上线的燃气安全保障体系,智能系统一旦监测到燃气有泄漏、爆炸等风险,就能自动报警,防患于未然。截至2023年上半年,“燃气卫士”已经对接到全国31个省份,为全国1000多万餐饮企业和2亿多户家庭提供服务,成功预警2.7万次燃气泄漏隐患。
  除了燃气以外,AI智能已经渗透进城市的很多细胞。比如在电梯里,AI摄像头会实时监测,一旦看到有人推电瓶车上楼就会安全报警,无法关门上行,大大降低了电瓶车在楼道里充电从而引发火灾的风险。
  此次展会上,辰安科技还发布了城市生命线操作系统和8款AI算法模型产品,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和水环境等应用场景。
  辰安科技是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唯一科研成果转化单位,在AI算法模型方面,依托清华大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对城市重要部件运行的实时预警监测,先问诊,再下药,打开了城市安全治理的新思路。其中,城市生命线操作系统,通过物联网中台整合城市里分散独立、烟囱式的物联感知资源,建立地上地下一张图,打通数字底座。
  “辰安科技已经在安徽16个地市研制了城市生命线系统,形成了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安徽样板。”辰安科技董事长郑家升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这一模式陆续在佛山、徐州、烟台、黑河、乌鲁木齐、天津、成都等多地成功复制,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在城市中,除了家庭安全外,真正考验城市韧性的是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像地震、火灾、煤矿事故、危化事故等灾害随时会发生。郑家升提到,辰安科技还与中国电信构建了“智慧应急云大脑”,已经为300多个政府机构处置了100多起应急事故,可以实现应急云上数据汇聚、云上决策分析、云上调度指挥等。
  近年来,辰安科技也带着国家级公共安全解决方案走向海外,走到拉丁美洲、美洲、东南亚、东欧等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数千万人口服务,提供国家级一体化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等相关解决方案。“这增强了海外用户对‘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认可度,为全球提供更先进、更可靠的公共安全技术和服务。”郑家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