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活和天翼视联实现规模和能力双突破
发展正当其时
中国电信的目光是敏锐的。十多年前,中国电信在云计算兴起时提早布局,在业内率先提出并践行云网融合战略。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是如此,提早下场,基于云网融合基础设施构建人工智能及相关体系。
在数字生活和视联网领域,中国电信又一次展现出自己的“敏锐目光”,率先进行布局,在两年前成立了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又推出了天翼视联网。
中国电信抓住了“风口”。近年来国家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数字家庭、智慧社区、数字乡村、数字治理等,比如住建部等16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央网信办等5部门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等。
在政策、技术、需求多重驱动下,中国电信在数字生活、视联网领域发展迅速。
“目前,数字生活平台和产品应用已形成全国覆盖能力和规模优势。”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褚国庆对《IT时报》记者表示。
具体来看,在数字家庭领域,家庭智能终端连接数达到3.3亿,小翼管家用户达1.8亿、大屏覆盖用户1.5亿;在智慧社区领域,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智慧社区平台,服务全国17万个小区,服务4400万用户;在数字乡村领域,覆盖行政村超36万个,服务1亿农户,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一大数字化平台。
天翼视联网同样快速实现了规模发展,业务范围由个人、家庭拓展到政企,天翼视联终端接入规模目前已超6000万。
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天翼视联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是中国电信在视联网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布局,目标是构建全国统一的新型视频服务基础设施,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级数字化平台。
AI注智赋能
在2023数字科技生态展现场,出现了一些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比如遥控器、音箱。但和传统产品所不同的是,在AI赋能下,这些“常见的物品”能带给用户更便捷、更智慧的体验。
比如AI遥控器,它能“听得懂”人们说的话,然后直达用户想看的内容,助力解决看电视难、找影片受限等痛点。再如AI音箱,用户“动口不动手”就能通过它拨打电话,尤其是对记忆力衰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不用记号码,也不用费力拨号码,极为方便。
这只是缩影,数字生活越来越离不开AI的助力。
“在融合AI方面,我们重点推动视觉、语音两大AI能力升级,通过智能化升级全系列产品,打造了一批优质的AI场景化应用,全面提升产品体验和客户感知。”褚国庆表示。
在语音AI方面,天翼数字生活公司结合语音大模型,自研推出了全新体验的智能语音遥控器,听得懂、找得准、强互动,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句式、方言、口音等口语化场景,实现语音搜索更智能、操控全屋设备更便捷。
在视觉AI方面,天翼数字生活公司坚持“无AI不视联”,建设了视联AI应用中台和开放平台,升级天翼视联AI应用架构,围绕家庭安全守护、社会治理等场景,端到端输出场景化AI产品和解决方案。
“我们不断建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能力底座,为数字生活服务全流程、全环节注智,创新赋能场景化应用。”褚国庆说道。
11月11日举行的数字生活与天翼视联合作论坛上,首个视联行业应用型大模型——海纳视联大模型正式发布。作为拥有近百亿量级模型参数,海纳视联大模型具有5000类标签识别、智能检索、分析理解、视觉超分等多项核心能力,通过打造更高性能、开放共融的模型底座,面向城市治理、行业视觉、社区乡村、数字家庭等四大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打造开放共赢生态圈
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和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构建开放合作生态至关重要,在2023年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主论坛以及所有分论坛上,都能听见“开放、合作”这样的关键词。
除了发布海纳视联大模型,在数字生活与天翼视联合作论坛上,中国电信发布了“海平面计划”,以大模型为底座重构并创新业务场景,打造AI应用开发平台,开放终端、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等五层能力,面向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模型和应用开发能力。中国电信的目的是希望产业链共同合作,加速场景应用落地,共同繁荣视联AI应用创新体系,构筑数字生活与天翼视联合作共赢新生态。
这次论坛上,天翼数字生活公司、天翼视联公司与鹏城实验室、华为、中兴、海康和宇视等合作伙伴还宣布成立天翼视联产业联盟。
“数字生活庞大的市场空间需要产业各方共建共享,我们始终秉承开放融合,依托产业联盟、数字生活联合实验室等合作载体,打造开放共赢生态圈,目前已有合作伙伴超800家。”褚国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