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乐活电信-
7乐活电信
  • ·给3.8万“跑者”一个流畅网络
  • ·大模型时代,算力网络成关键

大模型时代,算力网络成关键

“算力网络与大模型”生态产业论坛举行

  

IT时报记者孙妍
11月24日,“算力网络与大模型”生态产业论坛在上海“模速空间”举行,由上海市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主办,上海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协办。上海市经信委基础设施处处长潘焱、徐汇区科委主任张宁出席活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电信、上海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百川智能、达观数据等产业各方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大模型生态繁荣,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继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后,上海又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模型生态高地。上海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徐汇西岸创建“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旨在推动大模型赋能各行各业,加速行业交流与开源共创。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要大规模智能算力。近期,上海相继出台《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进一步加强上海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和共享,保障重点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和应用的算力需求。
  潘焱在论坛上提到,除了保障算力的供给和调度外,上海也在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网络建设。此外,市经信委也在落实计算能力的专项政策,协调上海电信等供应方,加速对“模速空间”的算力供给,对接入驻企业的算力需求,支持企业的模型开发与应用。
  同时,上海市徐汇区发布了《徐汇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重点围绕创新体系构建、产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营造三个层面,提出15条具体政策,系统强化算法、算力、数据、应用、治理等要素支撑。
  张宁表示,在算力方面,徐汇区已与算力供应商开展区域“智能算力加速计划”,加强市区算力统筹、探索自建算力服务,并计划在近期启动大模型算力补贴项目,确保大模型企业算力“够用、好用”。
  中国电信正在进行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特征的科技革命,以行业大模型为抓手,将“5G+云计算+AI”作为面向行业客户的标配,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云、网、算力等服务。在11月中旬刚结束的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发布了天翼云的计算底座平台,以及中国电信自研的星辰大模型,基于该千亿级参数大模型,已经生成12个行业模型。未来,中国电信将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持续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AI与5G/6G、云、光网等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交叉融合,构建起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研生态;加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探索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同时,网络也在朝融云、融AI、融安全升级,上海电信正在试点新一代智云网络,提供以高质量、广覆盖、大带宽、低时延、云边协同为特征新一代算力网络。上海电信副总工程师肖晴提到,在算力方面,上海电信还在进行算力集群布局,也在开展GPU虚拟化、异构算力算网调度平台等关键技术研究。
  当下,算力资源稀缺,并急需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网络。为了解决算力分配和资源共享的难题,上海电信天翼云能力运营中心产品中心副经理金月提到,中国电信正在推进全国算力一体化调度平台,协同社会算力资源,在资源稀缺时互相补位,使算力成为社会基础公共资源。
  昇腾AI等国产算力提供者也正在加紧提升算力供应能力,同时,昇思MindSpore作为新一代的AI融合框架,正在助力国产大模型构建全栈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已经累计支持包括紫东太初、鹏城盘古等20多个国产大模型训练。在科学智能领域,联合生态伙伴推出东方翼风、鹏城神农等应用。“AI框架是根技术,可以降低AI开发门槛,加速AI场景化应用。”昇思生态专家林翰认为。
  百川智能的Baichuan2大模型基于昇腾AI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已发布,并在昇思MindSpore开源社区大模型平台上线Baichuan2-7B模型开放体验。目前已有350多家企业申请百川大模型开源商用授权,并已将百川模型投入实际生产场景。
  达观数据的“曹植”大模型是国内首批可落地的产业应用级模型,在今年9月初携手昇腾正式推出私有化曹植大模型一体机,实现了“曹植”大模型在各垂直领域中更低成本高效能地落地与应用,做到真正的开箱即用,自主可控。
  在人工智能研发与产业落地之间,需要一座桥梁,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就搭起了一个产业转发平台,担起了“高端专业智库、研发与产业转化平台、产融与生态创新平台”这三个角色。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认为,虽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前,仍面临缺算力等瓶颈,但这一轮AI驱动的技术变革窗口很长,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