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新能源车“冬测”?交给消费者就行
  • ·无标题
  • ·中央网信办:
  • ·无标题

新能源车“冬测”?交给消费者就行

  

■王昕
  懂车帝冬测“翻车”事件将新能源车圈推上流量高峰。
  近日,懂车帝在漠河极寒气候下高调进行了“2023懂车帝冬测”,其中在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的这一项测试结果,引来业界一片哗然,并招致包括华为AITO问界、长城、吉利等厂商的强烈反弹。
  在该测试结果的排名中,比亚迪仰望U8以85.08%排名第一,问界M7增程版以31.6%的续航达成率排名倒数第一,吉利、长城旗下的多款车型在测试中续航达成率均不到40%。
  当下,懂车帝和车厂之间的口水仗仍在继续,双方均表示将通过更多事实和证据证明自己。
  但跳开双方对于评测专业性和细节的激烈争论,我们不妨从更加客观的基本面来探讨这一案例和样本,希望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知此类越来越常见的争执。
  首先,懂车帝凭什么测?
  懂车帝官网显示,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说得更直白一些,是一个类似“今日头条”的垂直类汽车信息汇聚平台。其本身不具备新闻媒体和汽车评测的专业资质,此次“冬测”行为的实质只是懂车帝公司团队进行的一次大型体验行动,其结果更接近于观察到的“现象”,仅具备参考价值。
  由懂车帝自有“类媒体”团队在自家流量平台上发布打分、排行等信息的行为是否妥当,本身就值得探讨。这与腾讯新闻团队在腾讯网上发布新闻、榜单的行为性质完全不同,因为腾讯新闻拥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网络新闻出版资质,而懂车帝没有新闻媒体资质。同样,懂车帝也不是汽车行业的专业评测机构,在其推出的原创节目《懂车试验场》中,曾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合作,如果此次“冬测”也有类似专业机构来技术背书,相信其结果自然可以让相关车厂“闭嘴”。
  其次,出人意料的“体验结果”。
  将比亚迪仰望U8的85.08%和问界M7增程版的31.6%放在一起比较,这个结果超出了一般人的常识认知范围。虽然两款车型显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如此大的差异不免让人充满好奇心——冬季严寒气候下,新能源车掉电速度加快本不是新鲜事,为什么以上结果中,无论高的、低的都很离谱。
  对于非常规认知的结论,必须进行更认真和专业的研判,更何况这些数据将被用来影响千百万公众用户。假设一家媒体评测得出华为手机同样环境下玩游戏掉电速度比小米快一倍,那显然是个很吓人的结论,在发布前务必重复、交叉验证,甚至进行更高维度评测,或是对两款手机的电池厂商和批次进行深入调查。
  问界M7增程版、吉利、长城等其他几款车型均上市已有一段时间、拥有相当用户群基数,是经过用户和市场检验的车型。市场不会对极其明显的性能短板视而不见,用户才是产品的最终“审判者”。
  用足足差两倍多的数据来说事儿,用媒体人常用的词来比喻,“是不是标题党了!”
  再次,续航仅仅与电池相关吗?
  随着AI时代的到来,智能网联正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人们对于汽车将成为一个强大的智能终端这一点早就没有质疑。
  未来对于汽车电池的管理将更加依赖于AI和算力。懂车帝有一句Slogan叫作“懂车更懂你”,这正是AI想做到的。AI将能根据不同用户使用习惯,调节空调、智能配速,AI将成为电池的使用者,而相关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车型之中。
  未来,续航达成率等数据的高低也许只是表现出不同车型AI对于驾驶体验的不同理解。AI需要时间学习用户的用车和驾驶习惯,AI无处不在,车辆评测中将越来越难将AI的不确定性因素剔除出去。
  如何评价和面对车载AI,也许将是评价汽车的一个重要新课题。
  最后,产品才是王道。
  在当前的新能源车市场,最缺乏的依然是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的好产品。目前市场上头部电池厂商并不多,并且已经形成了寡头效应,在此基础上,电池性能之间的竞争同样差异化不足。没有车厂和电池供应商在产品力上可以做到遥遥领先。
  电池电量等性能指标是消费者最容易检验的性能标准之一,用户对此有着直观和敏锐的感知,并可以迅速形成市场口碑。真金不怕火炼,自然也不怕严寒的考验。
  另一个在严寒测试中一败涂地的产品是,在冰天雪地里被冻得自动关机的iPhone。但消费者显然对此并不在意,iPhone依然是手机品牌领域的领导者,iPhone的差异化产品力才是制胜的关键。
  所以,85.08%和31.6%,只是一组不那么重要的数字。想知道新能源车严寒气候下的续航性能优劣,去东北的马路上转转,马上就能知道答案。
  那里每位新能源车主的日常生活就是最接地气的“冬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