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6 年度评选-
V16 年度评选 下载阅读 上一版 |
16年度评选
  • ·评审专家谈“数字上海”
  • ·单项奖

评审专家谈“数字上海”

  2023年“数字上海十大场景”评选活动历时一个半月。最终决选阶段,除了全民参与的网络投票,《IT时报》特邀申城诸多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对每一个参评项目进行严格打分。我们采访了其中几位专家,请他们谈谈本次评选中印象最深的获奖项目。(按姓氏笔画排名)
惠民和有温度是两个关键评选维度
马云龙(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此次评选中,我对随申码和“Hello老友亭”印象最为深刻。
  前者惠及每一个老百姓,而且它所能应用的场景在不断扩充和发展,不断更新迭代,我希望你们的评选以后能有一个跟踪反馈,可以将更多的利民应用推荐给市民。后者则带有明确引导性和示范性,我希望它可以具备这样一种内涵:引导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或者说,我们应该推荐或者是鼓励大家向哪个方向发展。总之,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惠民场景和更多有温度的场景能够入选。
  当然,在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型城市,优秀的上海方案还有很多,希望明年有更多兼具高度和代表性的场景入选。
  从政府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来看,明年推荐重点关注两个场景:一是上海首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一件事”平台,老百姓只要在随申办上点点手指便可申请,成为市民化解纠纷的“掌上超市”;二是公共数据上链。公共数据上链是加强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上海正在构建“全程在链、全链可溯、全域可信”的数据管理模式,赋能“两张网”建设,助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建设。
应用广度和技术深度都要有亮点
宁德军(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上海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最大亮点是AI和大数据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企业创新场景的力度,产业链强链补链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在大数据移动计算和AI应用方面,上海明显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在今年数字上海十大场景评选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场景分别是随申码和洋山港大数据平台,前者在整个上海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人民的获得感;后者带来的智能化无人港口的场景都令人印象深刻。整体来看,大家还是更关心应用广度和技术深度两个方面有亮点的场景。
“活力上海”:单打独斗已是过去式沈颖(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
  2023年,上海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最大亮点是新技术催生了新动能,应用创新案例在各行各业都有涌现,呈现出活力上海应有的样子。
  尤其是五大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大模型等新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使得金融、航运、科创等方面的上海方案成为行业领先,典型、有创新性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也给整个行业、产业带来了新的动能,掀起了数字化转型又一个新浪潮。
  我欣喜地看到,今年进入数字上海场景TOP20里,与大模型有关的参评项目有四五个,而且涵盖范围包括政务、教育、算力平台等不同方向。
  事实上,随着上百个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陆续落地,靠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在市场上获得至高的站位,需要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更深入地推进场景化应用,这也是数字化转型时期非常有特色的新模式。
  其他场景中,涉及交通、金融、政务、医疗等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实践,我认为都是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非常好的案例和方案。
  未来,我希望这样的评选能持续进行,从而使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城市数字化转型短期内的成功案例,为今后发展形成可参考价值。
要以实际行动弥合“数字鸿沟”
盛雪锋(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2023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比如在经济领域,2023年尤其凸显了数据在产业经济中的重要要素地位,可以看到很多数据从原有的资源形态正在向要素形态转变,大量数据成为产品进入交易空间。
  比如在生活领域,数字化转型为市民带来更便捷的生活,便捷就医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民的就医体验得到更好提升,助老、助残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更注重温度和体验,如中国电信等一批企业都在这些方面推出了好的产品和服务。
  我对评选中的两个项目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是中国电信推出的“Hello老友”数字公话亭,不仅对传统的电话亭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更难得的是改造中特别强化了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的内容,用实际行动践行“弥合数字鸿沟”的发展理念;另一个是星逻智能的无人机全自动巡检系统,通过无人机+人工智能的形式,将以前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巡检变成触手可达的工作,极大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