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8 时报独家-
8时报独家
  • ·电动自行车,如何不再“惹火上身 ?”

电动自行车,如何不再“惹火上身 ?”

在不少老小区,飞线充电的现象随处可见

共享充电设备进驻小区,解决居民充电问题

  

IT时报记者孙妍潘少颖摄影报道
  2月23日凌晨一场大火,带走了15个鲜活的生命,另有44人受伤。这把火从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架空层烧起,附近居民在睡梦中被声嘶力竭的呼救声惊醒,一声声“救命”令人心碎。火灾初查起因是电动自行车存放处起火。
  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2022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起,比2021年上升23.4%。
  80%电动自行车着火,发生在充电期间,其中一半在半夜充电时发生。电动自行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易爆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极快,还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仅需 100秒就能夺人性命。
  中国是电动自行车大国,截至2022年末,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有3.5亿辆,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两个轮子承载着交通出行的重任,也承载着亿万家庭的生计。
  然而,不规范的电池和充电方式却频频成为“隐形杀手”。2020年,上海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381起,造成20人死亡,分别占到全市火灾总数的12.87%、死亡人总数的41.7%和伤人总数的40%。
  2021年,上海街头开始出现电动自行车共享充电桩,如今,更多智能充电柜、换电柜入场。AI摄像头入驻智慧车棚、智慧电梯,担当起监控火情的“消防员”和禁止电瓶车入楼乘梯的“监督员”。
  这些智慧设施能否防止悲剧重演?电动自行车究竟该如何停放?《IT时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飞线充电随处可见
走访点充电设备不足的老小区
  2月27日,《IT时报》记者随机走访嘉定区江桥镇等多个小区发现,电瓶车入楼、飞线充电等现象频发,仍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仅在嘉定区江桥镇一个100多户的小区内,记者便发现10起飞线充电的隐患,其中一例还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更有甚者,充电插座自六楼“从天而降”。由于长期裸露在外,多数插电板都已经老化,还有缠着胶布的老旧插线板。
  由于近期南京火灾的惨痛教训,该小区居委会在每个楼道入门口都张贴了一张告示,日期显示为前一天(2月26日),提示居民“切勿在楼道、门厅、架空层内停放电动自行车,将非机动车停放在小区非机动车库,不得飞线充电”。然而,告示显然没起到作用,每个楼道门口几乎都停了几辆电动自行车,架空层则更是“车满为患”。
  该小区地下停车库安装了扫码充电桩、烟感和喷淋装置,也建起很多隔断墙,基本是“满座”状态,只有零星空位。“地下停车库离得远,不方便,但也基本上停满了。1元充3小时,要交5元/月的电动车停车费,不管是两轮电动车还是四轮电动车,都是固定的充电位,不能共享。”该小区一位居民表示,飞线充电主要出于图方便、贪便宜的心理,小区停车位不够也是一大“硬伤”,能装充电桩的固定汽车停车位则更紧缺。
  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和物业商讨加装监控等数字化治理设备外,近期会联合民警一起加大巡查整治力度。
  在浦东花木的一个大型小区内,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停在楼道内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是一个建成将近30年的小区,以6层楼为主,还有几栋高层,周边有学校、小商铺、超市、快递驿站等各种商业模式,几乎每栋楼下都停着若干辆电动自行车。最夸张的是,有的楼栋门口三四辆电动自行车“并驾齐驱”,不给出入的居民留一点余地,还有电动自行车利用垃圾站的电源充电。
  《IT时报》记者在小区内走了一圈,飞线现象随处可见,电动自行车充电线从各家各户的窗户、阳台垂落,横七竖八地交织在一起。“讲究”一点的,给飞线安装了“防雨淋插座”,但大多是将拖线板直接从窗口垂下,电动自行车的插头插在拖线板上。2月28日8:00左右,下着蒙蒙细雨,一位住在该小区2楼的居民把拖线板从自家窗口“传”到一楼,而楼下正停着一辆电动自行车。
  为何居民明知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却依然如此充电?没地方停车是答案之一,给电动车充电在不少居民眼里是个“体力活”。
  “并不是每栋楼都有地下停车库,我家楼下就没有,要停到后面一栋楼下面,而且车库坡道很陡,力气小一点的居民推车不方便。”一位居民说,自己曾去过几次地下停车库,里面弯弯绕绕,很难一下找到充电位,不如在楼下充方便。
  《IT时报》记者随机进入几个地下车库,发现有的车库被墙柱隔成一个个空间,很难发现充电位,而且没有明显提示;有的地下车库有铁门,需要居民找楼组长或居委办理钥匙。在一幢高层楼的地下车库,《IT时报》记者找到了电动自行车充电位,采用扫码充电模式,6个停车位空着4个。而为数不多的地面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则基本没有安装充电插座。
  充电位不足是很多老旧小区的“通病”,该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正在给一些地面公共停车区域加装充电设备,并且联系公安部门,对飞线充电现象予以制止。
  “一个有三五百户的小区,至少有将近200辆电动自行车,但很多老小区受限于客观环境,车棚数量和充电设备都不够,只能靠人力尽量减少飞线充电现象。”黄浦区一家物业公司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表示。
  从2024年2月24日至3月31日,上海开展“2024年一季度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其中包括严禁在建筑内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等内容。这也意味着,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都在此次专项检查中。
  2021年2月,上海市出台《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令禁止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等行为,被称为“史上最严电瓶车管理条例”。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应当向城管执法部门或者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并依法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充电位集中拒绝“飞线”
走访点次新小区
  正如上述物业工作人员所说,老旧小区因为客观因素所限,在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上存在不少难题,那么新建小区情况如何?
  位于浦东张江镇的一个商品房小区于2018年交房,采用人车分流模式,无论是机动车还是电动自行车、自行车都停在地下车库,且机动车车库和非机动车车库分开。
  2月27日上午,《IT时报》记者来到该小区,在非机动车车库入口,看到明显的标志提示。车库内并没有墙柱等隔离设施,记者很快就找到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一共有15个点位,其中12个点位在工作。墙上贴着智能充电桩的计费方式,业主只要扫码关注公众号就可以进行充电。充电桩根据功率计费,最低价格是1元4小时,最高是1元1小时。
  “充电位不算太多,有时也会碰到充电位都满的情况,但在公众号上可以看到有没有空位,有空位就去充,安全第一,小区内绝对不允许飞线充电。”一位居民说。
  不仅是这个小区,张江镇一直在探索电动自行车安全充换电数字治理全景模式,在一些小区设置“高颜值”的社区便民充电站,将充电桩端口接入“一网统管”平台,目前已纳管充电桩端口数4368个,可对60伏及以上大功率电动自行车充电发布警告工单,实现即时发现、即时停用,有效预防安全隐患。
  家住金桥一商品房小区的马女士因为接送两个孩子上学,不久前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小区里充电还是蛮方便的,白天空位多,早上送好孩子就去充电,到下午接孩子前基本就充满了,一次也就两三元,手机上也能看到充电情况。”没地停车 充电柜来补位
走访点空间不足的小区
  截至2023年底,上海约1.3万个住宅小区内,约1.25万个建有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覆盖率高达96%。
  余下的4%,大多是停车空间不足、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走在上海虹口区文治路附近,《IT时报》记者发现,很多楼道口直对着马路,小区内停放电动自行车的空间不足,居民车辆只能停放在道路两旁的停车位上。
  在虹口区文治路30弄小区门口,橙色的柜子十分醒目,一位居民正从柜中取出电池。只要用微信扫一扫,选取空闲的仓位开门,将电池放进箱子内,连接电源就能充电,没有型号限制。待电池充满后,微信上可以收到通知,方便在第一时间取出电池。
  充电柜的使用率很高,即便是在工作日白天,8个充电仓位也只有1个空闲。打开充电柜的每个仓位都能看到,箱子顶部有一个气溶胶喷淋设备,如果出现明火高温就会自动灭火;一旁有个散热风扇,检测到温度过高会自动打开;整个柜体使用的钢板十分厚实,据介绍是经过防爆防火测试的阻燃材料。比起没有安装喷淋等消防设备的普通充电车棚,安全性更高。
  这是中国铁塔上海公司布设的充电柜,较好地解决了小区没有足够空间建设充电桩的问题。
  “我们附近小区停放电动自行车的空间有限,建了充电桩也不够用,所以去年安装了充电柜,昨天我们上门提醒居民不要把电瓶拿上楼去充电,大家都很配合。在建充电柜以前,居民就会扯皮,‘不让我回家充,我到哪里去充电’。”文治路30弄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充电柜是虹口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在试运行的第一年,居民都可以免费使用。
  除了文治路外,记者在虹口区江杨南路也看到了铁塔智能充电柜,都贴着“虹口实事项目”“试运营期间免费试用”字样。上海铁塔充电业务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仅上海市虹口区,就已铺设200多台铁塔智能充电柜。
3万名上海骑手靠换电柜续航
走访点街边
  街边的一抹橙色,除了居民常用的充电柜外,还有骑手们常用的换电柜。
  换电柜包月价格在299元左右,需要使用铁塔公司统一标准的电池,每次换电只需要15秒就能完成,对速度要求极高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是它的“常客”。
  “有些小哥的电动自行车型号比较老,不能换电,只好花几块钱在路边找小店飞线充电,不发生事故还好,要是着火就白跑了。现在铁塔公司定制的电动自行车都支持换电。”一位在街边娴熟换电的外卖小哥向《IT时报》记者说道。
  在上海,中国铁塔每天可以保障3万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无限次换电,铁塔换电柜已经覆盖上海15个区。
  中国铁塔是换电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队”。2023年7月,中国铁塔换电用户数量就已突破100万户,每天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提供200万次换电服务,累计换电次数已超11亿次,相当于驱动轻型电动车行驶超700亿公里。
  2023年底,电动自行车换电潮掀起。“新国标”落地是一大推动因素,电池标准强制统一,标称电压不超过48V,而大多数骑手都惯用60V大电池跑单。随着换电柜普及,骑手们随时能续航,也慢慢接受了换电模式。
  2020年,上海发生了380多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导致20人死亡。这一年,上海市统计了电动自行车火灾起因,发现因电池单体故障引发火灾事故占34.7%,电池过充占21.8%,电池是引发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一大原因。
  换电模式的远景,推动电池安全从量变到质变,逐渐消除隐患。
共享充电桩安全零事故
走访点人性化的老小区
  在普陀区曹杨街道,《IT时报》记者走访了曹杨新村、梅岭苑等老小区,看到了很多人性化的共享充电设备。
  曹杨新村是上海市第一个工人新村,《繁花》中“宝总”的青少年时代便在这里度过。小区内寸土寸金,居民大多是老人。除了集中式充电棚外,每个楼门口都设有两个充电位,方便老人在自家门口充电。小区内除了两轮电动车充电桩外,还有供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共享充电桩,收费标准基本都是1元4小时。
  附近的梅岭苑也是老小区,跟曹杨新村的模式类似,在楼道口和集中式车棚内竖起安馨电共享充电桩,不仅可以扫码,也可以刷卡,方便不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
  安全保障设备较为齐全,车棚内安装了摄像头和喷淋装置。相较于老式投币充电桩改造的设备,智能充电桩的安全性更高,一旦监测到电压过高或电池过充,可以远程给端口单独断电,不影响其他车充电。如果小区物业或街道接入了安馨电的大数据平台,还能在第一时间接到异常告警。
  “2018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零事故纪录。”中国自行车协会专家组成员、安馨电总经理彭坤灿告诉《IT时报》记者,虽然充电柜的安全性更高,但由于充电桩的设备成本比充电柜低,所以普及度更高,新一代充电桩越来越安全,甚至自带烟感装置。
  据曹杨街道安全办工作人员介绍,该街道小区几乎已经覆盖充电设备,而共享充电桩可以流动,最大化利用老小区的空间。在曹杨街道城运中心的大屏上,也能看到充电桩的使用率、停车位安防设备状态等。自从逐步覆盖了智慧充电桩和梯控设备后,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发生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