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0 时报独家-
10时报独家
  • ·AI摄像头对违规充电说“不”
  • ·无标题

AI摄像头对违规充电说“不”

走访点安装梯控和楼道监控的小区

  “尊敬的乘客您好,电动自行车入梯属于不安全乘梯行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本电梯已安装安全装置,电梯暂停运行。”
  在曹杨街道的一个高层小区电梯口,一位小区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如果将电瓶车推入电梯,一段语音播报的安全提示会重复响起,劝说居民推电动自行车离开。此时,电梯处于开门锁定状态,即使狂按“关门键”也无济于事。直到车辆离开轿厢,电梯才能恢复正常运行。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的监督员是电梯里安装的AI摄像头,通过AI算法,后台系统会实时分析进入画面的物体,一旦捕捉到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便会停止运行。
  “以前不管我们怎么劝说,还是会有人将车子推上楼充电,自从安装了梯控,再没发生过这种现象。”该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表示。
  “我们街道有电梯的小区都装了梯控。”普陀区曹杨街道平安办的工作人员表示,2021年,全街道基本实现了梯控全覆盖,共203个单元。除了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以外,这个摄像头也能识别是否有人被困电梯,可以第一时间将告警推送至物业人员手机上,同时推送给街道。
  在上海奉贤区,大多数高层楼宇都有“智慧电梯”护驾。上海电信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奉贤一共有13个街镇,上海电信天翼云眼智能摄像头覆盖了8个街镇、2300多部电梯。
  “一开始,安装摄像头的时候,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觉得电动自行车不能上楼,很不方便。但随着居民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大家对智慧电梯的接受度也在提高。尤其是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后,很多小区都主动要求安装智慧电梯监控。”该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
  在多层小区,AI摄像头被安装在了楼道门洞口,经过AI算法模型的分析和辨别,一旦发现电动自行车入楼,也会自动通知物业到现场干预,有效降低了车辆违规入户的行为频次。甚至有时候,AI摄像头不仅可以“抓”到电瓶车入楼,还能“抓”到消防通道占用、楼道非法停车等违规行为,和喇叭联动后可以在现场进行语音警示,能够大大降低物业人员的工作量。
  除了小区内楼道口、电动车集中充电的车棚,上海铁塔还在街边充换电站、重点监控的通信基站高塔上都安装了5G+AI摄像头,组成了一张视联网。这张视联网一旦发现火情,就会以微信、App、PC等渠道告警,及时通知运营方到现场干预和处理。
  2022年12月,杨浦区殷行街道某小区的车棚内,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起火,在发出“砰”的一声燃爆声后,火苗迅速上蹿。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第一时间便收到火情告警信息,并通过大屏幕看到现场实时画面。因为处置及时,这次火情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这就是智慧科技的力量。
  在殷行街道众多小区的智能车棚内,加装了充电桩,通过车辆集中停放、集中充电和管理,规范小区设施管理。同时,智能车棚内一般布置2~4个天翼云眼摄像头,实现对车棚区域的监控全覆盖。一旦某个小区的智能车棚内发生火灾险情,街道智能车棚管理平台上,相应的车棚标识就会不停闪烁,而且会发出警报声音。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可以点击车棚标识,屏幕上就会呈现车棚内天翼云眼所拍摄的现场实时画面,从而针对性布置险情处置工作,并进行事件溯源,快速、准确找到起火原因。
记者观察
  多管齐下,别让“小电驴”成为“大火炉”
  “这个火灾太吓人了!”在网上看到南京明尚西苑火灾的视频,不少市民颇感震惊,“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应该引起重视,教训太深刻了。”
  这些频频发生的电瓶车火灾案例,让我们不得不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悲剧的连续上演?是电瓶车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还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又或者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比如长时间充电、使用非原装充电器等?
  “无处安放”的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也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全市走访后,《IT时报》记者发现,面对城市管理的沉疴,只有普及科技新工具,进行过数字化治理,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监管措施,提高电池标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多管齐下,才能避免“小电驴”成为“大火炉”。
警惕低质量电池产品
  “去年,我们小区发生过一位住户把电瓶拎到家里充电,电瓶自燃的事,电动自行车起火和电瓶质量有关系。”上述黄浦区一家物业公司负责人回忆说。
  《IT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电瓶车充电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电池过热、电路短路、过充过放以及充电设施老化、在室内和楼道等狭窄空间等不安全的环境中充电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一方面,确实有部分电瓶车充电设备或电池无法满足车主对于使用便捷性和充电效率的需求,导致车主采取不安全的充电方式或使用非官方充电设备。另一方面,紧张的地缘政治和半导体等尖端科技行业面临的限制,影响了电池及充电设备的技术进步和品质提升。此外,目前经济下滑和行业内卷现象导致企业为了成本考虑,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较低成本的材料,进一步加剧了充电时的安全隐患。”一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电池质量不过关是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市场在追求价格优势的同时,有时会牺牲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导致市场上充斥着一些低质量的电池产品。
加大处罚违规行为
  “住宅小区项目经理要履行每日自查职责,并通过‘上海智慧物业’或上海市物业管理监管与服务统一认证登录平台,及时、准确录入自查信息。”上海市物业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徐建福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物业服务企业还要主动会同街镇、居委会和业委会等开展消防安全防范宣传工作,通过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方式,发布有关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
  频发的火灾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的关注。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加强电池和充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首要任务。“生产厂家应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标准生产电池和充电设备,确保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同时,对于市场上的电池和充电设备,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监管措施,通过立法手段明确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要求,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当然,社区里有足够数量、足够便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也能解决社区居民充电难的问题。以上海嘉定区为例,目前完成了219个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建设,提供约8.2万个充电位。今年底,全区将实现702个封闭式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的全覆盖,充电点位将达到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45%左右。
探索更多充电技术
  新国标曾是对动力电池技术的一次大考,锂电池并没能交出完美的答卷,比如低温带来的风险,就可能让锂电池变成不稳定的“炸弹”。
  开发和应用先进的充电技术也是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IT时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常规的充电模式,在上海街头和部分社区,一批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柜和充电柜,为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有业内人士建议,研发智能充电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充电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充电过程中的风险。此外,可以探索无线充电、快速充电等新技术,提高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目前市面上换电柜的充电环境要优于一般充电桩,但普通用户的接受度还不高,最重要的是没有统一的充换电技术和市场的准入标准。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更为便捷的充电方式,通过磁场感应为电瓶车充电,虽然目前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应用,有望成为解决电瓶车充电问题的有效方式。”上述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