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淘天集团在商家大会上宣布了2024年618大促的规则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沿用十年之久的预售机制被取消了。几乎同一时间,快手电商在今年“618”大促招商发布中提及,取消预售玩法,5月20日起正式“现货开售”;有消息称,京东亦会在本届“618”取消预售。
起初,电商节预售是为了方便商家提前备货,减少物流压力和运营风险,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博弈,预售模式早已演变成一场商家和消费者都糟心的“拉锯战”。
消费者从下订金,到支付尾款,再到收到商品,整个购买流程冗长,还需要钻研对比各种优惠和攻略,不亚于复杂的“数学题”。加之预售商品更容易出现发货、差价等问题,让消费者疲于维权。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亟待规范,存在“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保价、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的问题。
所以,对于主流电商平台取消预售机制,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拍手称快的,简单、透明的消费模式必然受到欢迎。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18”的营销节奏也将因此变得更为前置,5月下旬即直接进入销售模式。也就是说,“电商节”变成了“电商月”。
此举意味着,对于纷纷表示要“回归价格初心”的电商平台来说,他们在价格优势和购物体验上的竞争将变得更加真刀真枪,博弈的激烈程度也会加剧。在线上、线下零售业都颇为动荡的当下,“618”不失为一个刺激行业和消费端的好机会,作为除了“双11”之外的另一个大型电商消费节,“618”俨然就是全行业的期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