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3版
如今,人类找到了对农作物病虫害“降维打击”的一大法宝——AI,商汤研发出“AI+遥感”大模型“地界”,对耕地的识别精度超过90%,对主粮作物识别度超过85%。通过卫星遥感,实时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分布,对粮食生产进行安全预警和产量预估。AI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助产,还能让农村金融走向智能化,太平洋保险将商汤“地界”AI遥感大模型应用于农村金融业务中的贷前核验、贷中监管、承保理赔。
过去,农业保险理赔要靠理赔员双脚去跑,现在只要让AI“跑”。承保数据和理赔定损数据的采集时间缩短至原来的四分之一,农业金融公司减少一半的成本投入,农民出险理赔时间从原来的几个星期缩短至3天。“地界”AI遥感大模型在农业金融业务中服务的农民和种植大户超过20万,保障农民生计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卫星看一看,农民就能贷款?其实,蚂蚁集团是最早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的,它利用AI+遥感技术研发出“大山雀”系统,让农民在无抵押、无担保、不提交纸质材料的情况下授信。在贷款授信环节,通过卫星拍摄农户的土地,“大山雀”便能识别作物的种植面积、种类和长势,预测产量产值,给出合理的额度。AI+遥感系统快速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23年服务超过120万种植户。
“以前不管是种水稻、蔬菜,还是养鱼,都靠农民积累的经验,一旦遇到病虫害或者气候剧变,可能一年的收成都会赔进去。懂得用pH试纸的鱼类养殖大户已经称得上‘数字农民’了,AI应该要更快走进田间地头。”一位从事淡水鱼养殖物联网技术开发的研发人员说道。
2024年3月,蚂蚁集团发布多模态遥感模型SkySense,这个20亿参数的大模型除了能观测和解译农作物以外,还能识别地貌、土壤质量和气候变化,帮助农民更精准地种植管理。同时,商汤将“商量”大语言模型打造成数字“新农人”,为粮食种植提供更专业、精准的指导,从而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