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新的“隐私政策”就能避开GDPR吗?未必!
  • ·禁令正式解除中兴即将恢复运营
  • ·无标题
  • ·小米首发破发,何不趁机抄底?
  • ·无标题

小米首发破发,何不趁机抄底?

  靴子终于落地了。
  7月9日,小米集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1810”,发行价17港元,市值达到465亿美元。成功挤掉网易,成为阿里(4895亿)、腾讯(4778亿)、百度(872亿)、京东(559亿)之后,市值排名前五的互联网上市企业。
  当小米集体陷入喜悦之中,市场中涌起一波看空的观点。估值缩水与首发破发,成为攻击小米火力最为集中的两个点。从IPO刚开始宣传的千亿美元市值,到雷军7月8日披露的543亿美元估值,腰斩近一半。而首发当天,小米的股价更是跌破了发行价17港元,收盘报16.8港元。实际上,首发破发在互联网公司比较常见,Facebook、亚马逊在上市时都存在类似的情况。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100家企业中,破发率高达75%。
  不过,记者认为,小米首日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并不能作为长期被看衰的论据。雷军回应小米“破发”时曾明确表示,短期股价并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价格才重要。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曾表示,市场不是组织出来的,一家上市的新经济公司股价无论跌了涨了都是市场自然形式,不存在褒义或贬义。
  受大环境影响,即使短期内小米股价拉伸动力不足,但是长期看,小米的商业模式能够支持股价较大的增长空间。我们看一下雷军更新版“铁人三项”理论,把“软件+硬件+服务”升级为“硬件+互联网+新零售”,就可以看出小米当下发力的领域:全新的新零售版图。不仅整合电商渠道和小米之家,在五年内营收突破100亿美元,还单独开辟了小米有品平台。
  虽然早期小米一直想摘掉性价比高的帽子,但是物美价廉的品牌形象,却在零售领域全新打开了一片市场。任何一家企业,贴上小米生态链的标签,它的产品似乎就有了畅销的魔力,小米的移动电源、小米手环、小米平衡车、小米扫地机器人……,例子不胜枚举。
  小米的强大“带货能力”堪称“美妆界的范冰冰”。或许正是看中自己的品牌价值,小米开拓更加开放的小米有品品牌,不仅囊括了所有小米商城的商品,一些生态链企业其他产品、非生态链企业的产品也出现在小米有品中。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小米因此扩张的生态链年销售额突破200亿,相较2016年增长100%。
  手机市场增长到天花板,是许多人长期看空小米的理由,但是,不要忘记趋势的重要性,2015至2017年期间,小米收入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智能手机的销售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为80.4%、71.26%和70.28%,除了拓展新兴的海外市场外,小米早期耕种的领域,正在一步步收割,来自互联网服务、新零售的收入将持续增加。
  更重要的是,小米的生态圈还拥有超过8500万台设备,日活设备超过1000万台,合作伙伴超400家,已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平台。物联网领域的布局,一旦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将会对小米收入结构的优化产生巨大的牵引力。那个时候,不仅没有人怀疑小米是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很可能到时候股价达到雷军承诺的两倍。
  如此看来,“小米是年轻人第一支股票”不仅仅是调侃,还是一句祝福。
  (戚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