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6 新闻产业-
6新闻产业
  • ·从送餐到送薯片 便利店排队上外卖平台
  • ·前沿科技助力建筑企业管理现代化

从送餐到送薯片 便利店排队上外卖平台

补贴大战再起 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跑马圈地社区“最后三公里”

  

IT时报记者章蔚玮摄影报道
  以腾讯系和阿里系为代表的一场新零售之战正在社区到家服务打响。
  近日,饿了么宣布为全国数万间天猫小店提供线上销售及线下配送服务,京东到家也透露,京东便利店将在第三季度全面上线“京东到家”平台,提供线上导流线下配送体系内合作,全家、罗森、联华旗下快客、光明便利店完成“站队”,在饿了么、美团外卖、京东到家等到家平台中做出选择,一场便利商超的跑马圈地或将尘埃落定。
便利店外卖比到店更便宜
  打开美团外卖、饿了么,进入“商超”,总能见到玲琅满目的打折促销信息,“首单减17”“4折起”“某品牌满50减10”等等,在平台做出资源输出的背后,是“二选一”的等价兑换。
  根据《IT时报》记者不完整统计,在上海共和新路、长寿路等地铁商圈几公里内的8家零售便利店群落中,仅有1-2家尚未与线上配送平台合作,占比仅在10%-20%之间。在线上与线下打通过程中,这些零售便利店都对平台作出了偏向性的选择。
  上海普陀区新会路上的全家便利店收银柜台前醒目地贴着“饿了么”Logo,负责人透露,目前他们仅与饿了么一家达成到家配送合作。打开饿了么,这家门店被置于首条推荐位,同时近十件商品因为享受饿了么平台10%左右的补贴被作为“折扣商品”单独列出。这位负责人透露,在有补贴的情况下,来自线上的订单达到单日150单,占到店客流的10%,与没有补贴相比,增长近10倍。
  今年3月,全家宣布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深圳、广州、东莞、苏州、无锡等9大城市的全家便利店集体入驻饿了么。这也是继此前全家上海与百度外卖合作后,再一次“集体”迁徙。“百度外卖是最早与我们达成合作的外卖平台,我们作为试点,销量好于预期,才进入拓展阶段。”上述全家门店负责人透露,正是由于有百度外卖的合作在先,随着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才与饿了么达成全面合作。
  罗森便利店选择了与“美团外卖”合作。共和新路上一家罗森负责人透露,目前,罗森内部向所有门店开放了上线美团外卖平台的合作申请,根据审核情况,分阶段批准部分门店上线。“主要根据店的规模、销售商品品类、到店顾客消费情况等进行审批,但进度没有预期那么快。”记者到访的这家罗森从今年年初开始,现在还没有通过,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申请的门店太多了。
  这位负责人透露,罗森与美团外卖应该签署了独家协议,在美团外卖里的“美团超市”入口占了第一列推荐位。
抽成高达15%-17%
  美团外卖、饿了么以及京东到家三家“最后三公里配送”平台的阵势已经拉开。从去年开始,三方就跑马圈地,选择连锁商超入盟。除了如罗森、全家这样的便利店,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大型商超也是三方争抢的目标。在这背后,除了流量外,由资本投入产生的关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阿里入股的联华旗下快客、光明便利等便利店,目前都集中在饿了么平台上线,其中光明便利重新命名为“邻活便利”,部分联华便利则被“闪电购”取代,在饿了么平台上形成新零售的专属品牌,享有流量倾斜。共和新路上一家光明便利店的负责人透露,1年多前在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上同时上线了到家业务,但如今美团外卖上的日订单量仅为1-2件,而来自饿了么的订单量至少翻了10倍,在双方共同合作中,饿了么通过给门店补贴,拉动订单量上升。
  但美团外卖与同为腾讯旗下的“京东便利店”则打得火热,一位京东到家的店主坦言,饿了么上的流量不如美团外卖高,这与平台给予的优惠和推荐位密不可分。
  京东到家则将主战场放置在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大型连锁商超上,在京东到家618数据中曾透露,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在上线京东到家后,业绩呈现了6-8倍的提升。
  抱团合作的同时也限制了小门店的流动。饿了么并不是唯一提供到家服务的平台,不少便利店陆续寻求与美团外卖、京东到家等其他平台合作,扩大流量,但单店形式的合作存在“抽成率高,流量拉升不明显”等客观障碍。上述罗森门店店长透露,虽然公司并不限制门店单独与不同外卖平台合作,但高昂的抽成率还是让他“望而却步”。“公司打包和美团外卖合作的抽成率是6-7个点,但如果有门店以单独门店形式和饿了么合作,饿了么抽成高达15-16点。”
  高抽成的结果不是商品涨价,就是门店利润率受挤压,所以在饿了么的平台上很少能见到罗森便利的身影。到家平台抽成率高似乎成了零售行业皆知的秘密。百果园集团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如果不是集团形式统一合作,单店形式上饿了么或者美团外卖,抽成率已经达到17%。
线上线下打通“三公里”
  谁更接近用户,谁就能获得商机。近两年来,阿里、腾讯,京东纷纷将目光聚焦在社区生活最后三公里服务上,通过线上线下打通创造新的销售增长点。
  外卖配送推进了全时段营业。今年5月,全家公开一组数据,上海一家门店上线饿了么后线上订单量增长150%,主要得益于夜间效率的提升,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晚上9点到凌晨2点的订单占比为13.6%,远超夜间线下订单。在业内人士看来,“商超卖场通常到晚上10点结束,便利店24小时,只要外卖平台运力足够支撑,可以线上营业到零点,或者通宵。”
  百果园的电商负责人认为,尽管百果园一直在社区开店,前期发展很快,但目前在不少区域同样面临客流成本走高的难题。通过发展到家业务,可以通过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平台吸引3公里的更多客流,而且也可以从后台运营角度,推进供应链改革。
  目前,在到家服务的竞争中,除了美团外卖、饿了么之外,顺丰也想从中分一杯羹。顺丰自营的线下门店在上海共有40家,这些门店除了销售商品,还承担着为线上导流的功能,“我们鼓励进店的顾客在门店体验商品后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下单购买。”据了解,顺丰借助微信公众号来实现全市配送的覆盖目标。附近一公里的配送单30分钟配送,但附近没有门店的用户则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下单,由杭州配送仓发货,次日送达。通过门店+微信自有流量,推动销售,这可以被视为是社区生活服务区2.0版。
腾讯小程序也参战
  “关键是品牌门店在微信上自建的小程序或公众号,用户数据前后端更容易打通。”百果园自营电商负责人李想透露,他们正在尝试通过自建小程序来实现到家服务。“小程序到家服务最大的不同是,可以建立完整的会员体系和优惠策略,通过更完整地观察用户的购买轨迹,有助于我们实现下一步的决策。”
  对于平台化的到家服务下一步发展,不同体系内的零售品类数据打通将是难点所在,“饿了么与天猫零售通的打通,就是数据上的考量。饿了么可以从零售通拿到天猫小店的进货数据,结合销售数据,为区域便利店的消费大数据决策服务。”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更多零售门店而言,上线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销量,其中如何将数据有价值地使用很关键。因此,平台与零售门店之间在数据上更深度合作将成为趋势,对于零售门店而言,不同平台间的选择余地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