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4 新闻产业-
4新闻产业
  • ·齐家网:在冬天上市的互联网家装第一股
  • ·特斯拉落地上海 工厂基建摩拳擦掌

齐家网:在冬天上市的互联网家装第一股

齐家官方表示,股价越低,越具投资价值,今年平台业务已开始盈利

  

IT时报见习记者李蕴坤
  冬天,2017年互联网家装行业全年仅成功融资19笔,不到3年前的1/6;流血,2015~2017年,齐家网连续三年亏损,2018年7月12日港交所主板上市首日,齐家网母公司齐屹科技盘初一度跌超6%。
  截至记者发稿,齐屹科技走势低迷,显然,这个互联网垂直行业第一股不好当。
逆流上市
  如果要为互联网家装追根溯源,2014年属于概念启蒙期,2015年进入资本热捧期,全国一年间产生123笔融资,可在那之后,互联网家装仿佛梦醒一般迅速坠落,截至2017年,全国融资数量仅为19笔,是2015年的15.4%。据媒体报道,仅2018年上半年,已有100多家互联网家装公司宣布倒闭。
  就在业界尽显疲态之时,齐家网却大胆选择上市。虽然齐家网以高达25.7%的市场占有率领跑业界,但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市,到底算不算一个好时机?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曹磊认为,齐家网上市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外在原因是传统一级市场融资难,况且齐家网的体量不小,融资比较困难,那么只有到二级市场去融资,而在二级市场,港股有了相对宽松的新政策,既可以AB股,又能够同股不同权,对盈利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加上其他几家电商和互联网企业也都蜂拥而入,大家都生怕落后了。
  内部原因则是由于家装界仍然处于跑马圈地的投入期,很多新业务依然处于烧钱的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血液注入进来,而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又不足,在这个节点上通过IPO来支撑下一轮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
  截至2018年4月30日,齐家网生态体系内囊括了超过7500家室内设计及建筑服务供应商,覆盖全国超过290个城市,4月的独立访客量达5060万人。但是,庞大的生态背后并没有展现出相对应的强大盈利能力。齐家网2015至2017年年度亏损分别为3.47亿元、4.1亿元、8.55亿元,累计亏损高达16.28亿元,现金流分别为-0.96亿元、-1.01亿元、-1.19亿元,形容为“流血”上市丝毫不为过。
  齐家网相关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相信齐屹科技的股价定得越低,将来给投资者的回报空间就越大,并且上市也会给平台入驻商家带来很大信心。“齐屹科技上市之后,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无论是在平台管控、治理、运营规范上都会更加符合一家公众公司的要求,这也会反过来提升平台入驻商家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利好。2018年1至4月,齐家网平台业务同比增长高达120%,并且实现了盈利。”上述负责人表示。
线上业务成为战略重点
  虽然财务报表并不好看,但前瞻经济学分析师朱茜认为,一家企业好坏不能完全通过盈利能力强弱判断,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齐家网出现亏损,是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即互联网企业普遍经历的“战略性亏损”。
  朱茜分析,一方面,互联网家装正处于上升阶段,齐家网必须快速抢夺市场,先不考虑盈利,而是尽可能提高市占率,因为高市占率是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前提。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投入到构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中去,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待格局趋于稳定后,齐家网便可以利用差异化优势实现爆发式盈利。“当然,齐家网不惧亏损的关键是有足够强的融资能力来支撑扩张型战略下的大量资金支出。现在,齐家网通过上市补足了弹药,今后在互联网家装市场有望越战越勇,扩大领先优势。”朱茜说。
  目前,齐家网的营收主要来自网上平台、自营室内设计及建筑两大业务板块,营收占比接近4:6。但网上平台业务毛利率高达89.4%,远高于自营室内设计及建筑业务,后者毛利率仅为24.7%。
  易观分析师陈涛认为,在家装行业,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平台模式意味着相对的高利润和低风险,但同时也会暴露出管控能力不强的特点;而自营模式虽然管理难度大、利润较低,但却能最直接、最容易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互联网无论对于齐家,还是对于中国家装行业而言,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促进其系统化、标准化、透明化进程。
  根据齐家网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未来计划及所得款项用途,齐家网预计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的45%用于开发网上平台,其中30%用作营销开支以提升品牌认受性及扩大用户基础,15%则用于自营室内设计与建筑服务。“齐家网通过长时间的布局,构建了从建材、设计再到施工、售后等涵盖家装各个流程和环节的生态链条,在互联网家装行业中形成了闭环,拥有从线上到线下全覆盖的生态优势。背靠百度也为齐家网提供了先天的大流量入口,无需像其他玩家那样投入巨额广告费用以获取流量和用户。”朱茜认为,齐家网的互联网基因目前主要体现在数据思维、开放、分享上,齐家网若要进一步用互联网赋能家装,那就要更强调家装环节和流程的改造,而不仅仅停留在流量思维和去中间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