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书
从数据研究到金融安全
人物介绍章书,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拥有多个硕士学位。从事信息和数据技术领域研究,有八年赴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相关工作经验。目前在腾讯安全负责灵鲲大数据金融安全业务。
IT时报记者章蔚玮
出生于1978年的章书,如今是一名奋战在反互联网金融诈骗一线的安全专家。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他,长期从事信息与数据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在35岁那年,他毅然决定转型——从数据研究进入金融安全领域,他说,他想用自己的所学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准确判断互联网金融背后的危机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历程中,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尤其在近20年里,互联网领域蓬勃发展,各类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但发展过快过猛而留下的后遗症也在近两年不断显现。
2015年,35岁的章书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这份《通知》里,首次允许包括腾讯征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通知》下发后的一年内,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迅速成为金融圈内外的香饽饽,各类与联网金融相关的企业、P2P公司快速崛起。
长期接触数据技术的经验,让他敏锐发现,监管漏洞正在产生严重隐患——一大批不法分子正以查询个人征信为名,大肆骗取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与迅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相比,相配套的风控体系被远远落在了后头。在美国、德国、英国都曾有过工作经验的章书很清晰地看见了国内金融体系即将面临一场挑战,“西方国家用了200多年才建立起了信用风控体系,而我国几乎同一时间就冒出了这么多涌入金融行业的公司,行业的乱象和安全危机是可预见的。”恰好那一年,腾讯在全社会寻找解决这类安全问题的人才,与章书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果断应聘,从数据、信息的研究人才转型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新人。
保护千万级以上投资者
事实证明,章书对互联网金融的预判是准确的。从2017年到2018年,国内一大批P2P平台出现了兑现荒、倒闭潮,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缺失造成的“后遗症”正在集中显现。此时,章书已经成为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的负责人。由他负责的“灵鲲”已经帮助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识别了1万多家风险企业,保护千万以上的投资者。
据章书介绍,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的工作原理是,对接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政务数据,结合腾讯平台自身的大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学习,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法,计算出P2P、投资理财、外汇交易等10多种金融产品的风险指数,一旦发现高风险平台,及时向政府及监管部门提出预警。
回忆当初的转型之路,章书认为很值得,如果当初还留在数据研究领域,或许就无法见证并参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过程中的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为下个十年准备
三年深究,让章书成了互联网金融安全领域的专家,通过大量案例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监管制度、科技创新和金融业务发展的互相博弈是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犯罪的主要原因。过去10年,互联网金融从蓬勃发展到泡沫破灭,已经走过了必经的成长之路,未来10年,随着监管科技能力的提升,科技为监管服务,互联网金融业务会发展得更加合理。
如今,章书已经开始为下一个阶段的变化积极准备,他说,下一个阶段很快就会到来,这是一个大的机会——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平衡后都会促进更大的金融创新服务能力,实现更好的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