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在余天提供的一份运营商报告案例中,《IT时报》记者看到机主详细的通话记录都呈现其中,甚至还有对通话的标识,比如外卖电话、归属地、每个时间段的通话次数等。
另一份综合性的报告中,则显示了某用户的法院失信情况、QQ群风险、贷后行为、公积金等,内容也非常详细,比如在其QQ中,有多少个借贷群、分期群、理财群等;在贷后行为数据中,有最近7天、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各项指标。
对于这些数据来源,余天表示基本上都是通过爬虫获取,爬虫获取需要用户强授权。
这些看上去非常详尽的数据价格如何?低得惊人,运营商数据一次0.1元、淘宝支付宝数据0.3元/次、网银账单0.3元/次,最贵的是淘宝卖家数据2元/次,其中包括淘宝卖家的主营业务信息、主力商品信息、交易明细信息、债务信息等。《IT时报》记者以自己有一家小型的小贷公司为由请余天搭配一套基础的产品,他表示一般小型的小贷公司基本只需要运营商数据、淘宝支付宝数据以及魔杖数据(魔蝎科技的一款风险评估产品),这些数据加起来的价格仅为1.6元/次。
近年来,关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但实际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买车、买房、购物等都需要留下个人信息,即使注册一个App,在这个App上的信息也有可能被传给其他平台。
个人信息的大范围泄露与不少App协议中的“霸王条款”有关,通过这些协议,可以“一劳永逸”地拿到用户最多的授权以及数据。一旦得到用户许可,个人对自己的信息就不再享有“自主权”,任由平台操纵,很有可能,用户以后所走的每一步都有人在“监控”,用户处于“裸奔”的状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个人信息泄露主要分三类,一是个人无意识地把信息泄露出去;二是拥有大量数据的企业或者个人,故意泄密信息,进入黑产链;第三是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入侵相关企业、部门的网络数据库,从而获取大量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已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以技术类方式居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近日有媒体报道,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网安大队破获一起重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这也是公安部督办的一起重大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他们一共兜售了10余万条扬州市民个人信息,目前已被全部提起公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应重视各种协议的“同意”按钮,衡量一下协议条款有可能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因为很可能,你的信息就是因为点了一下“同意”而被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