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时报快评-
3时报快评
  • ·我喝不下杠精的“三表奶茶”,选择关掉手机麦克风
  • ·无标题

无标题

  

在上周的3·15世界消费者权益日期间,本报围绕互联网隐私泄露进行了一系列非常有影响力的组合报道。网友评论,炸开了锅。
《隔屏有耳,记者耗时3个月测试,美团饿了么是否在“偷听”?》@Elwing蕾:从同事那知道女性也有“假领子”可以买,当时还很惊异,过了两天就收到淘宝假领子推荐,要说他们没偷听我是不信的。@玖玖玖:我从没在淘宝上搜过关于假发相关内容,但我经常和室友吐槽自己要秃了,头发掉太多……结果前几天淘宝首页赫然出现了几款假发推荐。这操作真的窒息。@A_AAAAAA-L:App都是这样,连电脑都是,我试过无数次,全部都这样,而且平台跟平台之间还交换数据!@小猪:细思极恐,每天都放在身边的东西却成了隐私泄露的最大隐患。@呼呼睡:我经历过最夸张的事,头天经过昆明的保利项目,头一次见。第二天就接到保利地产的推销电话,当时可真是毛骨悚然。@愿你过的尽兴而非庆幸:我昨天刚和室友讨论了以后生个男宝宝还是女宝宝、现在养孩子多可怕之类的话题,打开淘宝就给我推荐早教……我才大三啊!@小红椒:感觉淘宝不仅监听了电话还不定期开启摄像头,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今天早晨跟闺蜜打电话,她说她家孩子喝奶粉上火,孩子大便干,告诉了我奶粉的牌子,下午打开淘宝推荐就出现了这个牌子的奶粉。吓死了!
《3·15专题:政协委员拒用人脸识别,一旦泄露,你无法再有第二张脸》
@wenhui:现代社会到处都在收集你的信息,你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有据可循,收录在案。想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怕是只能与世隔绝,去山林里独居了。@yingzi:我们小区正在响应号召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本周末基本安装完毕,届时业主进出小区及单元楼道将更加快捷,看到本条消息,感觉后背冒凉风呢,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Jin Weirong:还记得一两年前突然有一阵子微信上全面刷屏的各式各样“人脸游戏”吗?究竟是谁在背后这样收集以千万、以亿计的人脸?A乐律师:应该严格管理所有采集个人信息的单位。你的密码,你还可以换,而你的指纹、虹膜、人脸、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如果黑客拿到,你还能换吗?因此,在没有充分的保障与信任之前,建议你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你的指纹、虹膜、人脸和身份证号码等不可变更的个人信息。@熊勇:社会中人的隐私权如何界定和保护,和组织中人的自由权一样,是时空动态变化的。@张青:很难说你的脸是你的隐私。任何新技术在开始应用推广时都有力量在反对、限制,就好像百年前,汽车刚进入人们生活,由于安全驾驶无法保证,曾有法律规定车速不允许超过马车。@少侠和小侠的麻麻:一旦泄露,除非整张脸都换掉,否则人工智能可比你妈还认得清你!
《3·15聚焦:在中国,数亿人亲手签下“隐私卖身契”》
  @羽殿:App过度索权让我们成为透明人,这些公司再不管管,我们还有隐私可言吗?@season:在丢了两个iPhone后,我转入Android阵营,新手机在下载App时,发现App要了用户太多信息,通讯录、通话记录、位置、相机、录音机、存储空间……年轻人看到这些权限,注意隐私的会主动关闭这些权限,但我们父母辈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也不懂怎么关权限,通讯录通话记录都会被读取。@BOBO:所以这就是我在国内只用苹果的原因,至少苹果公司还会对这些获取隐私的情况进行限制。
《到底是谁出卖了你的隐私?3· 15晚会没曝光大厂,我们敢!》@阿童木:欧盟用户数据保护法力度空前,建议大家使用国际版App。@summer:这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短期内也不会解决,行业内依然以大数据用户画像做谈资,商场里还是在用探针统计客流量。@Pn1BUJ0:一直觉得剪切板是最大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