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6 时报独家-
6时报独家
  • ·他们是战“疫”的坚实后盾
  • ·被疫情推向一线的低调城市

他们是战“疫”的坚实后盾

互联网医生坚守一方土上不了最前线也要投入“战斗”

  

城外IT时报记者潘少颖李丹琦徐晓倩
  李蕴坤孙鹏飞李玉洋
  有些人选择离开,有些人选择留下。
  与疫情相关的“围城故事”或多或少包含着几分悲壮的情绪,许多人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这场战斗中。
  他们只是普通人,与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战场,出一趟车、送一趟菜,他们在空旷的城市中寂寞地穿行,传递一份份微小而灼热的力量。
  最终,这些人大多数不会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场景下留下自己的名字,也正因此,我们在这里刻下几笔他们的印记。
  刘雅峰的春节长假在正月初一(1月25日)画下句点,和家人的西安之行也就此结束。
  刘雅峰是京东健康平台的全职医生,曾在河北省某三级中医院从事临床及管理工作19年,主攻呼吸、消化、血液系统等疾病。他知道,一天后京东健康将上线“新冠肺炎免费医生咨询”服务,他将面对大量求症问药的人。
  感染源会是什么?肺炎会怎么传播?如果感染了要如何治疗?又要怎样隔离防护?一个个问题扑面而来,这是刘雅峰每天都要应对的场景。尽管与用户从未谋面,刘雅峰还是在文字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刘雅峰曾接到过一通无助的电话,电话那头的用户是武汉本地人,他有着轻微腹泻症状。要知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初期症状,就包括腹泻。“当时患者恐惧得几乎要哭了。”刘雅峰回忆当时的场景,对《IT时报》记者说道。
  经过再三确认,对方并未有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患者接触的冠状经历,加上用户前期进食了一些生冷食物,刘雅峰初步判定对方的病症可能是消化不良,给了他用药建议和生活指导。当然,他还会在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方面给予对方建议,并安抚他的情绪。
  望亭松是平安好医生抗冠病毒指挥中心专家组成员、医疗院长。他还记得惊心动魄的那一幕。1月23日晚上8时,一位用户连接了平台的义诊热线,告知自己出现胸闷、发烧、发力的症状。
  患者曾在1月初经过武汉,因此怀疑自己感染新型病毒。更糟的是,这名患者已从山东某火车站坐上前往郑州的火车,而且出门时未戴口罩!
  在线医生确诊患者是新型肺炎疑似病例后紧急连线火车列车长,提供隔离防护的指导,同时联系当地疾控中心,安排其就近站点下车,由救护车送往当地有发热门急诊的医疗机构隔离筛查。好在,目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从恐慌到平复,刘雅峰看到用户们的情绪变化。最终他们会选择积极应对疫情。
  当看到武汉、湖北甚至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案例上升时,刘雅峰难免感触。他很想为患者们做些什么。“这是医生们的本职工作,既然上不了前线,那就守土一方。”每天他会关注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和资料,也给患者带去最新的指南。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大多数医生的问诊结尾。他们希望在疫情发生时,给患者带去鼓励。
  网络联通了每一座城市。尽管道路被封锁,但围城外的人实时关注着城里的一切。医生们通过网络传输的不只是专业的知识,还有关怀和爱。
程序员用键盘构筑“防疫工事”开发病毒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
“紧急扩散!急寻这些航班车次的密切接触者。”“××市确诊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该患者曾于×月×日乘坐飞机(航班号为××××××)。”
  看到这样消息,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转发,为防疫控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习惯与数据打交道的程序员们眼中,看到了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
  1月27日上午11点,“function toolmao”微信群里突然有一个新点子冒泡了:开发一个新冠病毒患者的同行程查询工具。这个点子的发起人就是拥有15年编程经验的童永鳌。
  这么做的目的一开始很单纯,只是因为童永鳌本人比较“懒”而已。每天他都看到官方不断发布的“求扩散”消息,往往是一张图片里包含了几百个患者搭乘过的交通工具、车次、日期等信息。如果逐条查找,那就很容易看漏,结果还得从头再来。要是能把所有的数据都抠下来,直接用搜索工具去查找,那不是更方便吗?
  有了灵感,童永鳌立刻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群里认识十多年的朋友。于是,7名群成员迅速组成了开发工具的初始团队,有人写代码、有人汇总数据,就这样忙活开来。当天下午5点,查询工具的功能已基本完备,接着又花了6个小时整理数据,当晚11点,童永鳌就将查询链接发到了朋友圈里。
  仅仅12个小时,第一代查询工具就成功上线了。人们只要输入日期、车次和地区等信息,就能知道对应行程是否与已披露的确诊患者同行,进而早预防、早隔离、早救治。
  不同于俗话说的万事开头难,查询工具上线后,程序员们才迎来真正的挑战。
  作为成都无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TO,童永鳌从事的是针对B端用户的反网络诈骗业务,几乎不会遇到访问量过大的问题。但这一次,他遇到了。
  童永鳌没有想到,第一次“跨界”开发的to C工具竟然在朋友圈以几何级的速度传播开来,上线第2天访问量即达到400万次,第3天则突破了2000万次。面对暴涨的流量,童永鳌赶紧把公司的运维主管拉来帮忙,进行服务器调整。为了拯救服务器危机,他们将数据迁移到阿里云上,“自己买服务器太贵了,云存储服务相对好一些。”
  随着信息量的增多,后期团队成员每天都得花17个小时甚至更久来做维护,基本上从早上9点到凌晨2点都在工作。童永鳌坦言,录入数据的过程比他想象中繁琐得多,所以整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有时收到网友的邮件,即使只是一句简单的“谢谢你们”,童永鳌也觉得很暖心。疫情爆发后,他总觉得身处互联网企业显得有心无力,现在程序员终于也派上了用场,不用待在家里“发霉”了。
蔬菜供应商“生意太忙”人手不够,拉上家人一起去配送
  一场疫情,让互联网菜场从伪需求进阶为真刚需。这个春节假期,越来越多的市民将日常买菜从线下搬到线上,深夜蹲点在网上抢菜成了数百万家庭的新操作。这对包括崔强在内的众多生鲜电商从业者们而言,是一次考验。
  崔强毕业后就从事蔬菜零售的相关工作,目前是每日优鲜的一名蔬菜采购,负责华东区的蔬菜采购和供应。尽管他已拥有6年多工作经验,但从没遇到像今年春节蔬菜需求量如此井喷的情况,“订单量翻了好几倍了。”
  原有的工作计划和节奏完全被打乱。按照原来计划,备好的蔬菜量能供应到年初五,但现在很快就告急,这让1月22日便回到老家吉林的崔强只得匆忙开启在家办公的模式。
  除夕夜,对着公司实时更新的后台数据,他与各供应商协调不同城市的蔬菜供应。原来对接的不少供应商工人放假、人手不足,他又紧急联系山东、云南的供应商,请求他们增加供应量。“这几天就是打各种电话、接各种电话,供应商、公司内部都要协调沟通,夜里接打电话已是常态。微信消息太多,根本顾不上,还是直接电话沟通效率高。”他说。
  各个城市情况不同,给崔强协调各地蔬菜供应增加了难度。他告诉记者,华东区加工供应商集中在上海和南京,由于上海严控城市出入口,南京供应商的货车不能及时进入,这是他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我们和有关部门沟通后,为这些供应商开具了相应凭证,交管部门很快就放行了。”崔强说。
  与崔强远程办公有所不同,朱怀军春节期间每天都要下探到所负责区域,协调订单配送。作为每日优鲜上海某区域负责人,面对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他面临的紧要任务就是补充和恢复运力,确保满足用户需求,能较快送达。“为了弥补运力,我们年初一就打电话召回老员工,同时借助第三方配送,还鼓励各站长发动家人亲朋参与配送。”朱怀军说,即使这样,运力还不足平时的一半,有时他自己也会去配送。
  朱怀军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上午9点到12点是一天当中的配送高峰,平均下来每个配送员每天要送出120单,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而他每天要对照订单数据,协调区域内前置仓运力,晚上也要七八点才能下班。
  考虑到疫情防控,公司除了为配送员提供口罩、测量体温外,还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配送员把货品放在小区门卫或门口,避免与用户接触。
  这段时间,配送员的压力巨大,但大家没有怨言,因为这是为了抗击疫情,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