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特别报道-
5特别报道
  • ·新能源车企“匆忙”复工:寒冬仍将继续
  • ·“复工神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基本满足供应 但室外测温是难点
  • ·无标题

“复工神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基本满足供应 但室外测温是难点

  

IT时报见习记者钱奕昀
“1000多人的单位,如果排队用额温枪测温,将耗时1个多小时。”这是复工潮来临时,企业面临的真实困境。“马上要复工了,我们要对园区进行热成像体温筛查,请协助我们一同部署解决方案。”这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向园区内企业发出的求助通知。
  随着疫情防控和复工推进,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恢复现场办公,测温成为上班出行的第一道关卡,也成为各企业管理者的一场“入门考试”。为此,交通部门、各大企业纷纷展开“自救”,“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温度就被记录下来”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因此成为新晋“网红”。
  一同飘红的还有股价。2月3日开市以来,高德红外(002414)、大立科技(002214)、睿创微纳(688002)、华中数控(300161)、海康威视(002415)、大华股份(002236)等红外热成像概念股纷纷走高。
  2月2日,工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收到各地各方面对红外体温检测仪的需求大概2万台,预计整个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概6万台。但根据东兴证券2月23日的研报,从了解到的企业工厂订单情况,初步预计市场需求约为9.3万台。
  可见,随着返程复工高峰的来临,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的需求明显增多。那么,“网红测温仪”的供给,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它的测量精度又能否保证?
产能基本满足需求
  总部位于武汉的华中数控是一家红外测温设备制造商,疫情以来,已有数千套红外智能体温检测系统投入武汉天河机场、雷神山医院等抗疫一线。“我们属于复工特殊部门,春节期间一直没有停工。”2月26日,华中数控一位产品经理告诉《IT时报》记者,“武汉工厂红外体温产品线几十名员工除夕就开始加班生产,因为订单量大,我们还把佛山工厂一条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产能基本能跟上需求,大订单一周之内可以发货。”这位经理表示,“春节时,有些上游产业链供应商没有复工,我们的产能大约在每天70台。现在,供应商也在逐步复工,产能已提升到每天100多台。”
  收到工信部组织供货通知、具备完全知识产权和完整产品链的大立科技,也是国内红外线热成像测温仪的主要生产厂商,其一位市场经理告诉《IT时报》记者:“我们的红外探测器、机芯组件、整机都是自己研发、生产,1月21日工厂开始复工,但也受到零部件供应不足和物流影响。不过,现在正在慢慢恢复,日均产能约为300台。截至2月25日,我们已经向全国供应了5000多台设备。如果现在订购,基本一周之内能发货。”
  安防龙头海康威视早在2年多前,便已经布局红外热成像人体测温产品,同样具备红外探测器和机芯的自主研发能力。正月初三开始,热成像测温仪产品线复工后,便一直加班加点生产,确保第一时间将产品送达一线。海康威视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供应商仍处于停工、半复工的状态,物料这块会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疫情逐渐得以控制,供应商复工,情况将得到缓解。
产业链上游出货百万
  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的核心部件包括红外探测器、机芯、智能处理电路、电池、外壳、显示屏等。相比上述具备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部分红外测温制造商的核心部件由外部供应商提供,他们的复工情况直接决定了制造商的产能。
  下转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