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新闻产业-
5新闻产业
  • ·就业有多难?
  • ·无标题
  • ·无标题

无标题

  

上接08版
延伸阅读
流量,还是缺流量!
  尽管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在近阶段开展得如火如荼,可随着抗疫助农的热度逐渐平缓,农产品上行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电商平台固然提供了形式新颖的流量入口,但如果农产品在上线之前没有打造出足够响亮的品牌,抑或品质达不到严格的标准,物流跟不上消费者的期望,那么星星之火等不及燎原就会夭折在茫茫的信息流里。
  王辉(化名)是广西田林县仅有的几位电商卖家之一。2016年以来,他经营着一家名为“回味山珍”的淘宝店,销售自家种植的八渡笋、香菇,还有从山里挖来的野生何首乌、灵芝、牛大力、黄精等药材。
  开店近4年,王辉的淘宝店积累了近2000个粉丝。生意最好的时候,月净利润能达到1万元。但数字极不稳定,销量低迷时会直接萎缩到4000元甚至更低。2019年,淘宝刮起了一股“直播风”,这位80后决定尝试直播带货来增加店铺的人气。
  跟所有村播一样,王辉直播的内容就是采摘农产品的日常。每逢上山挖野生药材,他就会用直播镜头记录下全过程。但由于粉丝数量不多,连续尝试了多次,直播间的人气依旧不见好转。坚持了两个月之后,王辉放弃了,“都没有人看。自己给自己直播,感觉没有意思。”
  站在县域经济服务商的角度,魏晓波认为虽然电商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但是总体来看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
  河南省许多县城正在进行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以汝阳县为例,目前搭建了“山水汝阳”品牌覆盖五大类地理标志产品,如杜康酒、红薯、香菇、艾草等。这部分品牌建设至少需要政府、服务商、生产商三方协同才能展开,譬如完善加工企业的生产资质、优化车间工艺、搭建冷链物流体系等。“以前农民卖的大多是初级品,直接采摘后就能卖给外地采购商,单价很低。如果能够把农产品做成加工品并将其品牌化,单价和附加值就会更高。”魏晓波说道。
  王辉坦言:“我们没有专业的营销人员,农民不懂营销;想要把淘宝店做大,但没有学习的环境;想要储备更多的货源,但没有一个可以存储的冷库,每次从村里收购如八渡笋之类的农产品,不敢收的太多,也只能自己做简单的初级加工,然后放到网上销售。”
  为了加大店铺的流量,几乎每个月王辉都会购买1000元的淘宝直通车提升自己的店铺流量,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淘宝做生意,王辉需要用快递给买家邮寄农产品。他的商品大多以晒干的干货为主,但一直居高不下的邮费让王辉深感成本压力。“跟我同样开淘宝店卖田林特产的同行,他们在城市的邮费一公斤才34元,但我在县城里邮寄至少比他们贵2元。所有包裹算下来邮费平均达到了14元/件,占货品总值的20%。”王辉说道。
  热销季带给物流的“副作用”正在凸显。董哥直言道,由于五一假期需求增长,最近的樱桃基本卖断货。然而,几天前还支持24小时达的顺丰,现在居然延长到货时间为48小时,“樱桃的保鲜很重要。以前德邦发5斤大樱桃,晚一天价格可以便宜16元,我都没接受。现在我准备换一家了。”
  产品标准不统一也是农产品上行过程中的一大痛点。成熟的产业链基地可能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董哥告诉《IT时报》记者,樱桃的等级应该根据采购市场约定俗成的规定来划分,等级越高,价格越贵,可是电商同行之间拿中果当大果卖的情况屡见不鲜。
  魏晓波表示:“要做到标准化的农产品,还需要行业协会出台一些约束。所以理想的区域公共品牌也离不开高校和行业协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