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9 时报独家-
9时报独家
  • ·蔚来、小鹏等国产新能源车企也能当“卖碳翁”吗?
  • ·无标题

无标题

  

上接08版
  换电站发展已久,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换电为主、插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试图以换电模式一统天下。但当时换电价格贵,市场也没有普及,最终不了了之。
  换电站是重资产运营,如果想要实现换电,自建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购买电池的成本都非常高昂。2013年,特斯拉尝试过换电模式,一个6桩超级充电桩成本约15万美元(不包含税费和土地使用费),而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则需要50万美元,同样不包含税费和土地使用费,终因成本过高而折戟。
  如今,成本高、难盈利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仅初期的建设成本就包括土地、电力、电池等,后续还有运营成本。
  据蔚来换电站工作人员表示,蔚来一座换电站的成本在300万元左右,一些规模更大、储存电池更多的换电站建设成本甚至要达到近千万元。因此,换电企业也在积极追求盈利模式。
  奥动新能源营销中心总经理黄春华告诉《IT时报》记者,按过往运营经验,在一个城市政策支持到位、“车”“站”配比合理加以有效运营,一般3~4年可实现盈亏平衡,并实现良性循环。
  目前,部分入局换电的企业都玩起了“电池银行”,电池企业做好电池包,存入“电池银行”,换电服务公司从中把电池“贷”出来,用于换电服务。但必须有足够多的动力电池储备,才能让电池流动起来。
车企忙“换电”
  充电好还是换电好,回答只能是“各有千秋”,要看在哪种场景中使用。
  政策利好换电,2020年的新能源车补贴新政为换电模式大开方便之门,明确指出起售价30万元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补贴,但支持换电模式的车辆例外。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换电站”模式,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又提出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这也引来不少企业入局。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0日,已有5001家企业在经营范围中新增“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不少车企也走上换电之路,或自建换电网络,或与换电企业合作。
  3月11日,上汽乘用车发布全球首款纯电动互联网休旅车——荣威Ei5快换版,支持换电模式,大众交通与江南旅游成为荣威Ei5快换版的首批用户。未来,上海市民会坐上荣威Ei5快换版的出租车,而这些出租车也可以在奥动换电站实现快速换电。
  从单价上看,换电成本略高于充电成本,“充电桩大概0.1元/公里,换电站大概0.3元/公里,但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时间成本也很重要,如果不是吃饭或休息时间充电,更倾向于换电。”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表示。
  吉利科技集团主要走自建换电站模式,已在重庆、山东、浙江等地相继落站。今年3月,吉利科技集团旗下首款换电车型枫叶80V交付,今年计划向曹操出行交付2万余辆。
  与当初在充电领域的竞争一样,换电运营的份额之争也已经展开,而当下的竞争点是,技术和运营缺一不可。技术包含换电车辆开发和制造技术、智能化标准化的换电技术以及大数据平台和全面安全保障;运营包含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标准化建设等。两者背后,则是一个成熟、系统化的车辆、运营、电池、能源、出行、用户管理平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