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0 乐活电信-
10乐活电信
  • ·“穿越”百年,追寻红色通信足迹

“穿越”百年,追寻红色通信足迹

上海电信博物馆和信息体验馆开设“红色电信展区”

我党第一部秘密电台在福康里诞生,“红色电信展区”对已经消失的福康里进行了复原

党的第一套无线电密码居然是由周总理亲自编制的

  

IT时报记者李蕴坤
  3月23日,在上海电信举行的建党100周年倒计时100天活动启动会上,位于上海电信博物馆和信息生活体验馆的“红色电信展区”正式揭牌,“红色电信”成为庆祝建党百年的一份珍贵记忆。
  上海是红色通信的发源地,党的通信事业从上海起步。“红色电信展区”展现上海电信红色基因与历史印记,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红色电信展区”布展项目于2020年8月启动,百年沧桑,时过境迁,当年秘密电台工作者的活动都极为隐蔽,保留下来的文物、文献有多少还未可知,布展任务的艰巨可想而知。
  几经努力,博物馆改造项目于2020年12月完成,从红之里的故事到伍豪之电的奥秘,再到电信地下党组织的护局护台斗争,电信博物馆铺开了一幅红色通信发源地的英雄画卷。
“福康里”根据老照片“造起来”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9年,中共中央第一座秘密电台在上海诞生,诞生地就是位于延安西路的“福康里”,当年,这是一栋三层楼的石库门住宅。而如今,这座石库门便出现在电信博物馆的三楼。
  站在石库门前,仿佛穿越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弄堂。刻着“福康里”三个字的门头下,挂着蓝色的印花窗帘,透过设计成窗户形状的屏幕,可以看见十字形的“窗格”以及“窗外”弄堂里的风景。这便是电信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红之里”。
  由于市政动迁,昔日的石库门已经无处可寻,原址仅留下一块写着“中共中央第一座无线电台遗址”的石碑。在上海电信办公室两位员工张奇志和王佳清的努力下,“福康里”这座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老建筑,根据老照片进行了复原。
  制定博物馆改造计划时,张奇志和王佳清就在思索,怎么画出红色通信这条发展脉络?两人梳理了一番我党的发展史,惊喜地发现了石库门这个亮点。“红色里弄回荡着永不消逝的电波”“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改造思路应运而生。
  搭建布景的过程,并非一气呵成。石库门第一次出炉时,看起来就像刚做完精装修的新房子。两位布展人不断与负责设计及施工的展览公司改善方案,还请来了美院的专业人士进行做旧。如今再看“福康里”的门框,即使在灯光下也能透出斑驳的历史感。
烈士用过的发报机“真机复制”
  在“福康里”石库门内的一张书桌上,摆放着李白烈士的旧照和秦鸿钧烈士使用过的收发报机。这部收发报机可谓来之不易。
  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曾在无线电通讯这条隐蔽战线上浴血奋战,李白烈士和秦鸿钧烈士便是其中的两位发报员,他们和张困斋烈士是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人物。
  只是近一个世纪过去,当上海电信博物馆想要将这些英雄事迹再度呈现到世人眼前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找不到实物作展品。
  起初,张奇志试图寻找李白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收发报机,可是联系了李白故居才得知,对方也没有类似藏品。她又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听说这里收藏了李白的战友秦鸿钧曾用过的收发报机,瞬间觉得“柳暗花明”。
  然而,收发报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不允许外借。张奇志为此费了不少苦心,几经联系,她被允许进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对秦鸿钧烈士用过的发报机进行现场测量,回去后再通过3D打印的方式将其复制出来。为了使复制品力臻完美,两位布展人请来了曾与上海博物馆、静安文物史料馆等合作过的专业机构,来复制这台极具史料价值的收发报机。
“解码”周恩来编制的密码本
  在红色通信的历史进程中,有些时期能找到实物,能将旧日场景重现,可有些时期的史料却严重“缺货”,例如周恩来亲自编制的党的第一套无线电密码——“豪密”。在上海电信文史中心的协助下,张奇志和王佳清查阅了大量资料,期间咨询过邮政博物馆、南京档案馆、周公馆等多家机构,可惜都没能找到周总理的这本密码本。
  最后,她们用“照片+影像”的方式来解锁“豪密”。墙上挂着周恩来、邓颖超、陈琮英和任弼时的昔日合影以及中共中央早期无线电训练班旧址的照片,一旁的屏幕上播放着纪录片《百年恩来》的片段,可以看到晚年的陈琮英讲述自己担任“豪密”第一个译电员的故事。
  寻找上述影像资料时,王佳清十分“挑剔”,“自媒体拍的我们不认”。像《百年恩来》这种电视台摄制出品的节目才入得了她们的眼睛。那一段日子,王佳清天天“追剧”,看完以后,她总会迫不及待地和张奇志分享第一手影评,激动地讨论节目里发现的新线索。“素材一定要经过考证,要经得起观众的‘拷问’。”两人如是说。
从书本封面上复制下来的老照片
  地下党组织在电信“生根”始于1925年。在这一年的五卅运动中,22岁的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接线员唐良生不幸遇难,激起了广大职工的愤怒,千余名接线员参加罢工,全市电话基本瘫痪。受此影响,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在1925年6月和9月先后建立了上海电信系统内第一个工会和党支部。
  在关于这段历史的展板前,上海电信博物馆特别附上了一张表格,记载了1925年至1949年间上海电信系统及外商电话公司的中共地下组织及领导人名录,其中还有“男支部”“女支部”这样新奇的名字。透过支部的名称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特色,从支部拆拆并并的存亡变化中还能折射出地下斗争的不易。值得一提的是,布展人对上述展项也做过一番微调。起初仅展示了外商党支部的名录,后期才补充了官办党支部,因为两者对比着看又会有新的认识。
  在挂着“解放军打到哪里电话通到哪里”横幅的老照片上方,博物馆引用了一句粟裕将军的话:“在上海的攻城战斗中,没有停过电,没有停过水,电话局照常工作,成为战争历史上的奇迹。”
  殊不知,为了搜集护局护台的老照片,张奇志和王佳清动了多少脑筋!去《上海电信史》里“考古”自不必说,最有代表性的一张发生于1946年的“六·二三”游行照是从《上海电话公司职工运动史》的封面上复印下来的。可即使分辨率有限,观众依然可以从定格的瞬间感觉到游行队伍的声势。
  博物馆的红色电信展区布展完成后,这些内容被同步复制到信息生活体验馆。有所不同的是,信息生活体验馆由于场地有限,一些与护局护台相关的内容没法平铺展示,这时就会通过“黑科技”加码。观众只需点击触控屏,每个局房的斗争故事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