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特别报道-
7特别报道
  • ·无标题
  • ·用超级混动“降维打击”燃油车

“跨界大腕”比亚迪

用超级混动“降维打击”燃油车

  

IT时报记者李蕴坤
  2008年率先实现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比亚迪,如今正高调抢夺燃油车市场,凭借的是新能源技术新物种:DM-i超级混动技术。
  今年1月,比亚迪DM-i正式发布,两个月后搭载该技术的实车秦PLUS DM-i落地。秦PLUS DM-i的油耗和动力超越了同级别的混动及燃油车,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NEDC亏电油耗仅3.8L/百公里,百公里加速7.3s。
  在上海车展上,比亚迪另一新品唐DMi首发亮相。比亚迪官方表示,这将是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
解码“超低油耗”
  4月19日,比亚迪唐DM-i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正式亮相,宣布进入20万级中大型SUV市场,欲在能效、续航、空间等多方位颠覆燃油车,实现对后者的降维打击。
  20万级SUV普遍存在配置低、空间小、仅5座的痛点,而大型SUV则遇到售价高、油耗高的诟病。唐DM-i如何一举横跨两大市场?玄机都在以电为主、超低油耗的DM-i超级混动技术里。
  比亚迪双模系统工程师单子懿告诉《IT时报》记者,DM-i平台采用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热效率可达43.04%,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搭配功率型刀片电池,且拥有先进的热管理和分体冷却技术。相较于行业里绝大多数的水冷技术,DM-i运用的冷媒直冷技术可以直接将空调里的冷媒通到电池里进行冷却,换热效率提高20%。“冷却也是耗能的,效率高了自然能省油,亏电状态下DM-i平台的油耗可低至3.8L/百公里,同级别的燃油车油耗通常需要5-6L。”单子懿表示。
  到了冬天,电池不需要冷却时,续航缩水又成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灵魂拷问。单子懿表示,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放电功率会受到限制,而DM-i在热管理方面采用了比亚迪全球首创的脉冲自加热技术,可通过电控来控制电池内的高频充放电,相当于内部有一个电流震荡,这样自身就能进行发热。如果是传统的水暖加热方式,那热传导可能会四处扩散,且电池接触面受热更快,这样会影响效率和均温性。脉冲自加热技术损失的热量相对较少,电池整体的均温性、一致性也会更佳。官方数据显示,DM-i平台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100公里。
  作为一项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EHS电混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驾驶工况调整发动机动力和电动机动力的输出比例,让车辆更多地以电机驱动,构成纯电动模式、串联模式、并联模式和发动机直驱模式四种动力输出模式,做到多用电、少用油。例如在市区拥堵路况下,发动机工作效率低,那就采用串联模式由电机进行驱动,原理类似于理想汽车的增程式;高速路况下油耗较低,这时即可切换并联模式让发动机高效运转。
刀片电池新“归处”
  “1月初我们发布了DM-i超级混动技术,这是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让汽车少用油的关键技术。4月初,我们宣布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全面切换刀片电池,刀片电池不会起火燃烧,清除了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的定时炸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由于汽车产业链分工过于复杂,企业对电动化的理解、能力、步调和标准都不尽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将电动化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还会遭遇效率、品质、可靠性等多方挑战。
  因此,比亚迪自2010年起就开始构建专属的模块化技术平台,并于2018年首次公布完整的e平台解决方案。e平台包括了“33111”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即驱动三合一系统、高压三合一系统、高性能动力电池、低压控制系统集成PCB板和DiLink智能网联服务系统,通过对关键模块集成化、标准化的开发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输出更多优质产品。
  在本次车展上,比亚迪宣布e平台进入3.0时代,不仅将核心零部件进一步集成化、标准化,还构建了全新的车身结构、电子电气架构和操作系统。王传福表示,基于新一代e平台,比亚迪可以在纯电动车上投入更短的开发周期,解决燃油车的痛点。
  高效,是e平台3.0的首要特点,关键模块的能量效率和空间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且标配了宽温域高效热泵技术、综合效率超89%的高集成8合1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提升30%的全新一代SiC电控以及800V高压闪充技术。基于该平台打造的电动车百公里加速最快可达2.9秒,续航里程最高可突破1000公里,通过闪充技术充电5分钟可行驶150公里,百公里电耗比同级别车型低10%,冬季续航里程至少提升10%。
  值得一提的是,刀片电池也是e平台3.0的标配,将融入车身一体化设计,构建纯电动车专属的安全传力路径。凭借以上优势,该平台也将进一步向行业开放共享,方便合作伙伴更快速地开发个性化车型。目前,奔驰、丰田、滴滴都在与比亚迪合作,基于e平台打造纯电动车型。《IT时报》近日报道,尽管汉EV上市以来表现不错,但2020年比亚迪整体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在逆势下降,产销量分别为19.4148万台和16.2893万台。根据该数据,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每月产销量在2-3万之间,可见刀片电池8万/月的产能必须要靠外部消化。
  去年12月,比亚迪与滴滴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在长沙交付了首批车型,配备了刀片电池、DMS驾驶行为监测等专为运营场景定制的安全功能。4月6日,据媒体报道,滴滴也下场启动了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同时也是D1的首席产品官。
  不仅自家的纯电动车型全部“佩刀”,随着新一代e平台的开放共享,刀片电池更有“出圈”的野心。因此,今年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电池也在紧急扩产。公开资料显示,刀片电池的生产基地包括重庆、长沙、贵阳和蚌埠,其中重庆基地产能已达20GWh,计划在今年新增15GWh生产线,长沙基地设计产能20GWh,3月15日前全部投产,贵阳基地则预计7月投产,最新的蚌埠基地年初刚刚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