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4 新闻通信-
4新闻通信
  • ·为奉贤“绣”一幅城市管理智慧蓝图
  • ·数字孪生能做什么?Unity落地机场、水利、自动驾驶等应用

奉贤城运中心联手上海电信打造“城市大脑”

为奉贤“绣”一幅城市管理智慧蓝图

  

数智赋能千行百业云改数转拥抱未来
  IT时报记者郝俊慧摄影报道
  城市正慢慢实现生命的迭代。
  达尔文曾将城市的运作机制比作人体的血液系统和神经网络,从罗马时期的城邦开始,城市便在不停地流动和运行中逐渐成长,犹如生命进化。尤其近20年来,随着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的融入,城市逐渐成长为“智慧的生命体”:活跃在城市肌体里的无数传感器是它的“神经元”,高速通畅的网络是它的“血脉”,支撑城市发展的经济产业是它的“骨骼”……
  对于这样的生命体,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一针一线都必须对准需求。如今,在上海奉贤,一个“绣花针式”的样本正在逐渐形成,上海电信充分利用自身的云网资源,运用物联网、大数据、视频AI等技术,联手奉贤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打造的“一网统管”城运平台,如同“绣花针”,将基层中千万条线收集而来,穿过“5G+AI”筑成的针眼,又变身千万条线回到城市肌体中,一来一回间,从混沌到秩序,“绣”出一幅城市管理的智慧蓝图。
一屏观全城横剖“城市大脑”
  “屏幕上实时呈现的是庄行镇方圆500米~6公里范围内,积水点位附近所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测点、感知设备等数据以及可调用的防汛物资、人员配备、单兵、无人机和应急医疗等资源,一旦出现极端灾害天气,‘一网统管’城运平台便会成为区防汛防台的指挥中心,区领导可以直接在这里协调、处置汛情。”区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奉贤区城运中心的三楼平台,有一块需仰望才可看清全貌的超级大屏幕。它高5.4米、长19.2米,如同一张大脑横剖图,展示着奉贤全域所有“底层细胞”和“神经元感知”。
  奉贤,通江达海,黄浦江和杭州湾交汇融合、河湖水系密布,防汛防台是每年6-9月的重点工作,与以往被动等待报警不同,今天的防汛工作,早已被安排得妥妥当当。
  一屏观全域。经过多年建设,28000多路“天眼”和300多名“人眼”,遍撒在700多平方公里的奉贤全域内。上海电信通过First视频联网专线,实现了全区视频资源的共享接入,无论是波光粼粼的“上海之鱼”,还是文艺气息浓郁的九棵树艺术中心,24小时实时情形都可以随时在这张大屏上被调用观察。
  除了“眼观六路”,上海电信还将为奉贤打造一套“触摸八方”的新建神经元(物联网)平台。
  上海电信奉贤局ICT项目经理顾辉介绍,在将电信物联网平台与城运中心网格原有业务平台结合后,在街镇社区、工地、地下空间等试点场所,上海电信为奉贤城运中心设置了3000多个神经元泛感知设备,这些传感器的“数据心跳”通过上海电信NB-IOT网络上传后,管理者可随时随地了解这些区域的风速、吊重、回转、变幅、环境、燃气、路灯、消防栓、水质等实时情况。比如,在平时少有人去的民防地下空间,通过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控是否违规开门、是否烟雾过大、是否漏水或者出现其他不安全因素。
一“算”明是非事件秒级处理
  一场暴风雨过后,一棵大树突然倒伏,设置在此处的高清摄像头抓拍到这个镜头后,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判断出险情,自动报警,一通电话打到负责该片区的网格员手机上,15~20分钟后,险情被处理。
  依靠统一的公共数据和算法仓库,奉贤实现了事件问题秒级发现,逐渐形成城市治理自动化闭环。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过程中,不同管理部门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且差异巨大:比如城市管理部门,要监测占道经营、车辆违停、高空抛物等违规现象;住建部门需要加强对工地、建筑的安全监测,应急部门则想借助技术手段对暴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进行监测、协调……“一网统管”,难便难在如何“统”。
  AI,是唯一的解药。将城市“数字孪生”后,在AI三要素——数据、算法、算力上做文章,上海电信和区城运中心实现了“一网管全城”。
  如果说“天眼”“人眼”“神经元网络”将城市数字化后,带来的是海量数据,那么,挖掘这个数据金矿,AI算法是必备神器。目前,奉贤区城运中心建立了涵盖人、物、动、态等各类场景的算法仓库,60种算法全面赋能奉贤城市运行的各类智能化、自动化发现需求。
  正如前文提及,暴雨过后,某低洼处是否形成积水?以往网格员要亲自到现场查看,如今,设在此处的高清摄像头不仅会抓拍现场,还能智能分析和预警派单。
  目前,通过视频智能识别+算法仓库,奉贤区城运中心日均发现案件500多件,并且已初步形成“微循环”“中闭环”“大联动”的处理机制,小问题不出街道和委办,根据自有业务处置流程,在本地或本部门处理完成;“微循环”中无法自处的案件,则由“中闭环”数据管理中台,将案件流转到各处置责任单位,按照“六步闭环”的标准流程,高效处置;至于难以处置的疑难案件,通过已经建立健全的网格力量,由网格长牵头调集网格内的相关资源,对案件进行联动处置。
  算力分配也完全智能化。区城运中心采用政务云方式,智算核心数据、业务平台及视频汇聚平台,针对城市不同时段的不同运行状态,算力和算法自动匹配部署。比如早高峰时段,算力主要用于运算市民出行;下午,重点关注公园、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点位;汛期到来时,还可以把更多算力投入到防汛应急,从而对道路积水等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一数知天下“数治”智慧奉贤
  “数据治理是城市治理的灵魂。”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专家张东认为,只有提升数据运营成熟度,数据才能“有了灵魂”,并沉淀为资产,持续产生智能,为城市服务。
  老龄化是上海市必须面临的严峻考验,为了解决“空中老人”上下楼难题,老公房加装电梯成为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为了更精准地定位需求,奉贤区城运中心根据人口库信息,将60岁以上老人居多的小区和单元楼列出清单,便于街道“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目前,奉贤区政务数据中心汇聚全区系统数据,基本厘清了人口、法人、土地、经济四大库。区城运中心介绍,下一步,将和区政务数据中心加深合作,积极推进“城运主题库”建设,进一步丰富“城运管理要素”,为全区各级平台数据需求进行赋能。
  经过多年建设,12345、110、120、119等热线中沉淀了大量城市需求,是获取民情、民意的主要渠道。通过AI有效分析后,不仅可以将发生在城市“毛细血管”中的小“梗塞”快速疏通,更可以像医生一样,对城市这座生命有机体提出预警。“金汇镇×××小区‘物业收费’成为热点话题。”从1月9日8:35接到第一通来电,截至2月23日,这个话题已经累计来电742个、246个投诉人,而第一通预警信息是2月4日15:26发出的。当对于同一问题出现群体高发或者重复投诉时,一旦超过设置的阈值,城运中心便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相关街镇和部门注意。
  此外,除了高发预警,系统还会根据历史案件、往年同期的一些高发态势进行分析,实时推送智能热频词,帮助平台做好预判预警。比如根据12345往年的投诉数据,可知中高考前的5月份,将是噪音扰民的投诉高发期,那么结合系统中的GIS地图和工地开工情况,平台可以提前提醒有关部门严格管控施工时间。
  区城运中心介绍,等下一步功能完善后,相关预警分析将从街镇进一步下沉至村居条线,形成对城市“神经末梢”的深度分析。
  如今,除了作为奉贤区城运中心的综合智能信息总服务商,上海电信同时承接了奉贤区下属9个街镇城运中心的总体建设,它将在城市的最小管理单元中,规模化复制“微型城市大脑”。“独立、无边界、遇见未见”,作为上海市五大新城之一——奉贤新城“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愿景,不仅是对新城未来的美好愿景,更浓缩了奉贤全区打造面向全球的“独立无边界未来数字之城”的数字江海之约:赋能新城市客厅、构建城市生命体征指标体系、打造城市数字底座,打造“一网通办”的新品牌新服务。
  一个血液里流着数字基因的新城,一个开放合作、宜居宜业的数字城市示范区,一个“绣花针式”城市管理的样本,正在奉贤慢慢画出轮廓。